[实用新型]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2469.3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3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明;田慧峰;张欢;周海珠;陈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K7/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002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三维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桥热流密度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现场检测建筑三维热桥热流密度的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耗能量也逐年大幅上升。建筑的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基础,由于钢筋混凝土、门窗和玻璃幕墙在实际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导致建筑的围护结构产生了大量的建筑热桥。所谓热桥是指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或较高)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建筑围护结构中传热较多的传热桥梁,故称为热桥,有时又可称为冷桥。热桥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增加了墙体局部传热,降低墙体平均传热热阻,到了冬季会恶化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使得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导致传热在湿工况下进行,形成恶性循环。根据建筑结构和构造特点,热桥可分为以下九类:内墙角、外墙角、窗左右侧、窗上下侧、阳台、屋顶、地角及其他。
目前的热桥都定性为建筑热工缺陷,一般通过红外测温仪来检测,由于红外测温仪只是定性地表征热桥部位的温度分布,不能定量分析热桥部位的防护程度,因此无法对建筑热桥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而且检测距离也较短,检测高点热桥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测量墙体三维热桥内外的温度状况及单位面积热流量,定量分析热桥部位的防护程度,且检测距离长的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侧采集单元、室外侧采集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室内侧采集单元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热流计和多个热电偶,所述模拟量采集模块设有一数据输出端和多个数据采集端,其数据输出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各数据采集端分别连接热流计及各热电偶;
所述室外侧采集单元的结构与室内侧采集单元相同;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采集终端和计算机,所述采集终端中内置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计算机设有USB接口,所述采集终端连接到计算机的USB接口,并通过其内置的无线接收模块无线连接室内侧采集单元和室外侧采集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侧采集单元、室外侧采集单元均采用锂电池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侧采集单元和室外侧采集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均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通过室内侧采集单元和室外侧采集单元中的热流计和热电偶分别测量墙体三维热桥内外的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递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出墙体三维热桥内外的单位面积热流量,能定量分析热桥部位的防护程度,而且其检测距离长,检测高点热桥也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检测梁热桥时的测点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检测窗热桥时的测点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三维热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侧采集单元1、室外侧采集单元2和数据处理单元3;
所述室内侧采集单元1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11、无线通信模块12、热流计13和七个T型热电偶14,所述模拟量采集模块11设有一数据输出端和多个数据采集端,其数据输出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12,各数据采集端分别连接热流计13及七个T型热电偶14;
所述室外侧采集单元2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21、无线通信模块22、热流计23和七个T型热电偶24,其结构与室内侧采集单元1相同;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3包括采集终端31和计算机32,所述采集终端31中内置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计算机32设有USB接口,所述采集终端31连接到计算机32的USB接口,并通过其内置的无线接收模块无线连接室内侧采集单元1和室外侧采集单元2中的无线通信模块12、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采集单元1采用锂电池15供电,室外侧采集单元2采用锂电池25供电,可满足连续24小时的数据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2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鲜叶传送装置
- 下一篇:固体材料低温物性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