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扣瓶盖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2483.3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8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扣 瓶盖 注塑 模具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扣瓶盖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属于塑料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3所示,带有倒扣71的塑料盖7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相当普遍,目前在制造这种塑料盖7时,脱模比较困难,当顶出机构将塑料盖7顶出模腔后,由于倒扣71的存在,塑料盖7仍扣在顶出机构的推管上,需要手工进行强脱取盖,操作极不方便,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且容易发生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操作取件、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事故发生率低的倒扣瓶盖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倒扣瓶盖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模腔,所述定模通过模脚安装在定模板上,其特征在于定模和定模板之间有推管顶针板和推管芯子顶针板,推管顶针板上安装推管,推管芯子顶针板上安装推管芯子,其中推管芯子位于推管内,所述推管的位置与模腔相配合,所述推管顶针板和推管芯子顶针板均由油缸带动。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对带有倒扣的塑料盖进行脱模。具体过程如下:注塑模具开模后,先由油缸带动推管顶针板,使推管将模腔内的塑料盖顶出模腔,塑料盖被顶出模腔后带动推管顶针板的油缸停止工作,此时塑料盖因倒扣的存在仍扣在推管上,然后带动推管芯子顶针板的油缸开始工作,推管芯子强顶塑料盖使塑料盖的倒扣与推管脱离,这就实现了完全脱模。本技术方案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后无需人工操作取件、因此生产事故发生率降低,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带倒扣瓶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倒扣瓶盖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定模3和动模6,定模3和动模6之间形成模腔,所述定模3通过模脚2安装在定模板1上,其特征在于定模3和定模板1之间有推管顶针板5和推管芯子顶针板4,推管顶针板5上安装推管8,推管芯子顶针板4上安装推管芯子9,其中推管芯子9位于推管8内,所述推管8的位置与模腔相配合,所述推管顶针板5和推管芯子顶针板4均由油缸带动。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对带有倒扣71的塑料盖7进行脱模。具体过程如下:注塑模具开模后,先由油缸带动推管顶针板5,使推管8将塑料盖7顶出模腔,塑料盖7被顶出模腔后带动推管顶针板5的油缸停止工作,此时塑料盖7仍扣在推管8上,然后带动推管芯子顶针板4的油缸开始工作,推管芯子9强顶塑料盖7使塑料盖7的倒扣71与推管8脱离,这就实现了完全脱模。本技术方案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后无需人工操作取件、因此生产事故发生率降低,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做出简单等效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2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止电动自行车曲柄脚蹬旋转的制动装置
- 下一篇:焊接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