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点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3429.0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杨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点不 连续 螺旋 桩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础,尤其是一种三点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电站建设及市政、交通等多个行业建设领域(围栏、旗杆、广告牌、交通指示牌等)在做地下基础时通常是在现场挖掘基坑、夯基、绑扎钢筋笼并支护模板、现浇混凝土,或埋设预制水泥桩然后回填原土,因而程序繁琐,施工现场脏乱,且公知技术的施工周期漫长、需长期养护混凝土,因物料品种多,组织不便,物流成本加大、部分野外环境施工困难、作业面积大,严重破坏植被,在部分地区受季节及天气影响无法施工,受限于特殊地质条件而无法施工,增加建设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桩基础,来简化桩基础施工程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建设施工程序繁琐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三点不连续式螺旋桩基础,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柱状,所述管体的一端呈锥形,且所述管体另一端的侧面上固连有外凸起螺母孔;
管体的外侧部分设有间隔设置的螺旋形叶片。
优选的,所述螺旋形叶片间隔围绕管体。
优选的,所述管体外侧还设有防腐层。
优选的,所述管体的一端呈十字形或一字形结构。
本发明方案提供的螺旋桩基础,通过管体上的螺旋形叶片3改变了传统 桩基础断面的构造形状,调整了土壤与桩基础之间的作用力分布,桩基础侧的土体应力分摊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基础端荷载减少,使桩基础本体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改变了桩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桩与土界面构成了机械型咬合,使其更牢固的特点得以实现,打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挤压、挤密作用,打桩后桩侧土体形成螺母2,螺旋形叶片3与桩基础侧紧密咬合,调整了土与桩之间的作用力分布,桩侧土体应力分摊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端荷载减少,使桩身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桩基础的稳固性能、抗沉性能及抗拉拔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钢管与螺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圆柱形钢管1,该钢管1的管体底端为圆锥形,钢管1管体上靠近顶端的部分,焊接有三个螺母2,三个螺母2在钢管1断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相邻螺母2之间的管体断面圆弧弧度为120度;在螺母2的下方,还设有两道同样设置的螺旋形叶片3,该螺旋形叶片3为钢管1管体表面上的凸起,该凸起绕管体自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凸起围绕管体,该两道螺旋形叶片3在钢管1管体上间隔设置。
实施例2
实施例2同样可参照图1,一直径为70mm圆柱形钢管1,该钢管1的管体底端为圆锥形,钢管1管体上靠近顶端的部分,焊接有三个螺母2,三个螺母2在钢管1断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相邻螺母2之间的管体断面圆弧弧度为120度;在螺母2的下方,还设有三道同样设置的螺旋形叶片3,该螺旋形叶片3为钢管1管体表面上的凸起,该凸起绕管体自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凸起围绕管体,该三道螺旋形叶片3在钢管1管体上间隔设置。
实施例3
一底面直径为1500mm的圆柱形钢管,该钢管的管体底端为圆锥形,钢管1管体上靠近顶端的部分,焊接有四个螺母,四个螺母在钢管1断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相邻螺母之间的管体断面圆弧弧度为90度;在螺母的下方,还设有三道同样设置的螺旋形叶片,该螺旋形叶片为钢管管体表面上的凸起,该凸起绕管体自上而下呈螺旋状设置,且凸起绕管体1.25周,该三道螺旋形叶片在钢管管体上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替换方案,所述管体1的底端可以呈十字形或一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杨,未经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3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式曝气装置
- 下一篇:氮液化二氧化碳闭合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