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用热风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5051.8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史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史金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29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热风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中的热风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电热风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1为输送热风的管道、标识2为发热组件、标识3为风机,发热组件套于管道中,风机安装于管道端部,通过风机向管道中输送气流,气流通过发热组件时变为热风,再从管道另一端送出。对于发热组件而言,现有的发热组件为发热电阻丝,沿管道方向直接固定于管道中,由于管道本身直径较小,发热电阻丝在管道中安装非常不便,整个热风发生装置效率低下,安装也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热风干燥机不足,提供一种热风产生效率高、气流足的注塑机用热风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实现方案为:
一种注塑机用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一输送热风的管道、安装于管道中的发热组件以及安装于管道端部的风机,所述的发热组件包括多根红外线发热管,红外线发热管横向固定于一套管中,套管套于管道中。
为了提高发热效果,在套管内壁设置有反射层。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各红外线发热管沿套管平行排列。
并且,所述的红外线发热管可设置有沿套管平行排列的两列,两列之间垂直交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横向设置的红外线发热管取代现有技术中竖向设置的发热电阻丝,在管道中形成红外线辐射空间,空气通过管道时对空气的热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热风产生效率高,气流更加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热风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发热装置中红外线发热管排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如附图1所示。本方案所提出的注塑机用热风发生装置主要是克服现有热风发生装置的缺陷,增强热风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该装置包括输送热风的管道1、发热组件2以及风机3,其中管道1出口与注塑机连通。风机3则安装于管道1入口处,发热组件2则安装于管道1中。
本方案采用的发热组件2包括两列红外线发热管21以及安装红外线发热管21的套管22,各红外线发热管21均横向固定于套管22中,套管2则套于管道1中。并且两列红外线发热管21垂直交叉排列,使空气通过套管22更为顺畅。为了提高红外线发热管21热效率,在套管22内壁设置有发射层23,红外光线通过反射层23的反射,可极大提高通过套管22中气流的温度。同时由于套管22和管道1之间安装时存在间隙,可降低热量向外界散失,同时也便于红外线发热管21两极电线的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红外线发热管的数量、排列方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而改变,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史金,未经李史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色注塑机
- 下一篇:低编码复杂度多元非规则LDPC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