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口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药液灌装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5240.5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1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郑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方金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9/04 | 分类号: | B65B3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口管非 pvc 输液 生产线 药液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制药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口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药液灌装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软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的灌装阀为单口灌装,即只有一个灌装嘴通过一个接口进行灌装。因此,为了保证药液不会从另一个接口溢出,在现有工位的基础上将加塞工位分成了两个部分,即一个部分在灌装工位之前,一个部分在灌装工位之后,前一工位先打上一个口管的塞子,灌装完毕后再打上后一个口管的塞子。这种灌装方式不但提高了设备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因为设备的复杂程度增加相应的增加了故障率、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同时,现有技术是将吸真空、灌装、充氮(或其他气体)分为三个工位,这样不但增加了设备制造成本,提高了维护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之外,还因为三个工位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导致袋内空气残留量增大,对于一些对空气残留量要求较高的药物如氨基酸等的灌装时就会使其品质下降,合格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口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药液灌装阀,解决了输液软袋在进行灌装时,药液会溢出,灌装设备故障率高、维护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口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药液灌装阀,包括有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袋上设有两锥形灌装嘴,所述锥形灌装嘴的口部设有环形固定槽,所述环形固定槽上卡装有连接板,且环形固定槽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连接板上通过螺纹旋合有灌装连接基座,所述灌装连接基座内设有Y型导流孔,所述灌装连接基座上安装隔膜阀、电磁阀,所述隔膜阀、电磁阀分别与Y型导流孔的通道相互连通。
所述的双口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药液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与两锥形灌装嘴相连通的导流孔通道中。
本发明通过灌装连接基座内部Y型导流孔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两个灌装嘴同时灌装的目的。此灌装结构中,不存在接口漏液情况,因此在灌装之前不需要先打上一个塞子,而是在灌装之后同时打上两个塞子。这样就减少了一个工位,节约了设备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相应的降低了生产线的故障率、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同时灌装连接基座加上分支器官之后,一个可以用来吸真空,一个可以用来充氮保护或者对有富氧要求的药物充入臭氧,三个工序在一个工位顺序完成,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袋内的空气残余,提高了药品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灌装嘴使用锥形结构,减少了与软管内壁的摩擦,有效的控制了灌装过程中的微粒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实现了两个灌装嘴同时灌装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维护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双口管非PVC大输液生产线药液灌装阀,包括有输液软袋10,输液软袋10的端部设有两锥形灌装嘴4,锥形灌装嘴4的口部设有环形固定槽6,环形固定槽6上卡装有连接板3,且环形固定槽6与连接板3之间设有密封垫2,连接板3上通过螺纹旋合有灌装连接基座1,灌装连接基座1内设有Y型导流孔5,灌装连接基座1上安装隔膜阀7、两个电磁阀8、9,所述隔膜阀7、电磁阀8、9分别于Y型导流孔5连通,且电磁阀8、9分别位于与两锥形灌装嘴相连通的导流孔通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方金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方金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广告功能饮用水桶
- 下一篇:高效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