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施工现场倒料的吊装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8338.6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院淼;康东生;刘顺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02;E04G21/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赵立军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施工现场 吊装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现场倒料的吊装漏斗,适合用于高差较大场地中混凝土、砂子、铁路扣件等料具的吊装。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种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大。然而受施工场地限制,许多施工工地的料具不能直接远送至使用部位,需要在现场进行二次倒运,特别是混凝土、砂子和铁路扣件等料具需人工倒运到使用现场,费时费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工具,将料具快速运输到使用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施工现场倒料的吊装漏斗,它可方便的将需要的料具运到使用现场,省时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施工现场倒料的吊装漏斗,其包括漏斗骨架以及下料装置;所述漏斗骨架上部设有吊耳;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漏斗口、弧形开关门页、助力扳手,所述弧形开关门页对称设置两个,弧形开关门页与安装于漏斗口上的开关齿轮焊接,所述助力扳手与其中一个弧形开关门页焊接。
上述漏斗骨架包括四个支腿以及焊接于四个支腿上的半封闭的料仓,上述漏斗口与料仓对焊。
上述漏斗口上固定有轴,开关齿轮套接于轴上,在弧形开关门页一侧设有带垫片的螺母。
进一步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漏斗骨架上的扳手锁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借助吊车等升降设备在高差较大场地运送混凝土、砂子以及铁路扣件等料具,可提高施工效率;结构中配套设置了一组开关齿轮,通过设置的开关齿轮来控制两个弧形开关门页保持开启闭合的同步,通过在弧形开关门页上设置助力扳手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闭合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开启示意图。
其中,1、吊耳;2、漏斗骨架;3、漏斗口;4、开关齿轮;5、弧形开关门页;6、助力扳手;7、扳手锁钩;8、料仓;9、支腿;10、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漏斗骨架2以及下料装置;所述漏斗骨架2上部设有吊耳1;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漏斗口3、弧形开关门页5、助力扳手6,所述弧形开关门页5对称设置两个,弧形开关门页5与安装于漏斗口3上的开关齿轮4焊接,所述助力扳手6与其中一个弧形开关门页5焊接。吊耳1由圆钢弯制后焊接在漏斗骨架2上,漏斗骨架2主要有角钢和铁皮焊制而成,助力扳手6由细钢管焊制。
以上所述漏斗骨架2包括四个支腿9以及焊接于四个支腿9上的半封闭的料仓8,半封闭指料仓的上部以及下部均开口,漏斗口3与料仓8对焊,对焊指漏斗口3应与料仓8的开口大小配套设置,且焊接。
以上所述弧形开关门页5截面形状为弧形,弧形开关门页5的长度略大于漏斗口3的长度。
在上述漏斗口3的钢板上焊接有轴10,开关齿轮4套接于轴10上,在弧形开关门页5一侧设有带垫片的螺母,旋紧螺母可防止弧形开关门页5与开关齿轮4脱落,轴10可采用螺栓,螺母与螺栓的螺纹部分配合,螺栓上没有螺纹的部分与开关齿轮4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漏斗骨架2上的扳手锁钩7,扳手锁钩7设置于助力扳手6的手柄位置处,可将助力扳手6锁死。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吊耳1通过钢丝绳与起重设备连接,然后通过助力扳手6将弧形开关门页5关闭,用扳手锁钩7将助力扳手6锁死,然后将所需倒运料具装入本吊装漏斗,通过升降设备将本实用新型吊运至目的地,将扳手锁钩7解锁,通过助力扳手6打开弧形开关门页5,如此进行循环作业。本吊装漏斗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更为简便,只需一名工作人员配合便可轻松完成倒料作业。本实用新型还可推广到房建、装修等多个施工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8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的插口
- 下一篇:电池单元均衡电路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