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型胶柱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59228.1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洪进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镫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型胶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板件上的柱体的连接结构,尤指使金属板件与胶柱,可稳固结合的平板型胶柱,以让金属板件可轻易的连接其他元件。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产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而电子产品的电子元件在装设于电子产品的壳体时,大多利用锁附或是卡接等方式进行,为了可方便组装,大多会于壳体上设置柱体以供电子元件锁附或是卡接固定于壳体上,而在壳体为金属板件时,大多利用金属的柱体以点焊或是胶合方式固定于金属板件上,但点焊容易使金属板件表面产生痕迹,导致金属板件表面美观受到破坏,以及产生后处理程序不易等问题,而胶合必须等待粘着剂硬化,易使加工时间变长,造成生产上的不便,且粘着剂使用所需的成本较高,易导致电子产品整体售价提高,进而造成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于金属板件上设置一个以上的接合部,并凭借嵌入式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于金属板件的接合部设置胶柱,使胶柱与金属板件紧密结合不易产生脱离,以让胶柱可连接其他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型胶柱,设置有金属板件,金属板件一侧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上设置有接合部,接合部连接有胶柱,其特征在于:
该接合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侧板,侧板一端连接于连接面,其另一端朝远离连接面斜向延伸,而胶柱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面,连接部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对接部,且连接部在侧板及连接面之间形成有挡止部,使连接部稳固的与接合部形成固定。
其中:该接合部具有复数组。
其中:各侧板朝相对方向斜向延伸。
其中:各侧板朝相反方向斜向延伸。
其中:接合部的侧板在与连接面连接处相邻的二侧,分别朝向连接面延伸设置有翼板,且翼板末端与连接面连接。
其中:胶柱以嵌入式射出方式成形于金属板件的连接面。
其中:对接部设置有一定位孔。
其中:对接部形成有一卡榫。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一)凭借以嵌入式射出方式(INSERT MOLDING),使胶柱成形于金属板件的连接面,并凭借于连接面的接合部,使胶柱的连接部连接于连接面,且由于连接部于侧板及连接面之间形成有挡止部,故使胶柱的连接部可稳固的与金属板件的接合部形成固定,以让胶柱的对接部可供其他元件连接。
(二)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板件的接合部朝相对或相反方向斜向延伸,使金属板件与胶柱结合后,凭借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不同,可抵抗更大的扭曲力,而不会使金属板件与胶柱产生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合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合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接合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接合部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胶柱设置于金属板件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板件;11-连接面;12-接合部;121-侧板;122-翼板;123-容置槽;2-胶柱;21-连接部;211-挡止部;22-对接部;23-定位孔;24-卡榫。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板件1一侧具有连接面11,连接面11上设置有复数组接合部12,该接合部12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侧板121,侧板121是利用切削刀具在连接面11挖起形成,侧板121一端连接于连接面11,其另一端朝远离连接面11斜向延伸,且各侧板121朝相反方向斜向延伸。
该胶柱2以嵌入式射出方式(INSERT MOLDING)成形于金属板件1的连接面11,该胶柱2连接于接合部12,胶柱2一端设置有连接部21,连接部21连接于连接面11,且连接部21在侧板121及连接面11之间形成有挡止部211;该胶柱于连接部21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对接部22,该对接部22设置有一定位孔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镫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元镫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9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滑动掀盖模块
- 下一篇:智能型风光互补路灯系统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