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矸石分选充填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190.1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7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平;杜长龙;程舒燕;鲍建伟;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B07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矸石 分选 充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矸石分选充填系统,尤其适用于半煤岩巷道等含矸率较高、且需要煤矿井下工作面采空区的矸石分选回填。
技术背景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改变:如植被破坏、废石成山、地下水下降、占用良田、河道改迁、地表塌陷、水质污染、污水排放以及大量尾矿堆放等。而煤炭生产排出的大量矸石堆积成矸石山,占用了大量农田和绿地,形成地表污染。另外,把矸石从井下运到地面以及把充填物从井上运输到井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实施井下矸石充填不仅减少井下矸石运输提升量,缓解矿井辅助运输压力,而且能减少地面矸石占地,保护自然环境,社会效益前景良好。
井下矸石分离充填技术是在井下对采下的煤矸混合料进行选择性破碎,利用煤矸的硬度差异,相同的冲击力使硬度较低的大块煤碎成小块,而大块矸石基本保持原来的块度,然后通过筛子把破碎的煤和未破碎的矸石分开,被通过运输系统提升上井,而矸石在井下按一定级配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和微粉,并充分混合,构成一种可泵塑性流动稠料,经管道被泵入采空区进行充填。如果在破碎矸石冲参入一定比例水泥或粉煤灰可增加充填物凝固后的强度,可用于充填采矿法,进行三下采煤,提高煤炭回收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低成本、直接在井下实现煤矸分离作业的井下矸石泵送分离充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井下矸石分选充填系统,包括皮带输送机、齿辊式破碎机、强力震动分级筛、选择破碎式煤矸分离机、螺旋分级筛、对辊式破碎机、连续式强力搅拌机、底槽输送机、输送泵,所述的皮带输送机为多级皮带输送机,所述的齿辊式破碎机、强力震动分级筛、选择破碎式煤矸分离机、螺旋分级筛、对辊式破碎机、连续式强力搅拌机分别依次设在多级皮带输送机连接处,螺旋分级筛的下方设有输送带反向、经选择破碎式煤矸分离机和强力震动分级筛下方的底槽输送机,连续式强力搅拌机下连接与输料管相连的输送泵;所述的多级皮 带输送机为5级;所述的底槽输送机为底槽刮板输送机或底槽皮带输送机。
有益效果:采用纵向布置适应井下巷道,不需要增加其他辅助掘进巷道,在井下对采下的煤矸混合料进行选择性破碎,利用煤矸的硬度差异,相同的冲击力使硬度较低的大块煤碎成小块,而大块矸石基本保持原来的块度,然后通过筛子把破碎的煤和未破碎的矸石分开,破碎的煤被通过运输系统提升上井;而矸石在井下按一定级配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和微粉,并与水充分搅拌混合,构成一种可泵塑性流动稠料,经管道被泵入采空区进行充填。该系统可以实现在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等复杂条件下的采集作业,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同时减少了矸石出井、煤矸井上分离等费用,同时减少矸石地面占地面积及矸石地面堆放所引发的自燃、酸雨等地质灾害。直接在井下进行矸石充填不仅减少井下矸石运输提升量,缓解矿井辅助运输压力,而且能减少地面矸石占地,保护自然环境,社会效益前景良好。该系统紧凑、方法操作简单,便于维护,煤矸分离填充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井下矸石分离充填系统示意图。
图中:1-齿辊式破碎机,2-第一级皮带输送机,3-强力震动分级筛,4-第二级皮带输送机,5-选择破碎式煤矸分离机,6-第三级皮带输送机,7-螺旋分级筛,8-底槽输送机,9-第四级皮带输送机,10-对辊式破碎机,11-第五级皮带输送机,12-连续式强力搅拌机,13-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未经江苏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