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膝离断假肢的膝关节四杆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229.X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6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2/64 | 分类号: | A61F2/6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膝离断 假肢 膝关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膝离断假肢的膝关节四杆机构,属于假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假肢膝关节的转动中心(即膝轴)一般置于TA(Trochanter-Ankle,大转子-踝)线之后,膝轴与TA线的距离为膝轴后置量H,通常H值越大,膝关节就越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膝离断假肢的使用者一般在膝关节部位截肢,残肢较长,其大腿末端位置与健肢侧膝关节位置等高,因此假肢的膝轴位置低于健肢侧膝关节。使用者使用该假肢时,站姿状态下外观无异常;但是在坐姿状态下(如图2所示),由于前述原因,假肢侧小腿与健肢侧小腿会明显不在一个平面上,存在一定距离即小腿前移量Q,显得很不自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膝离断假肢的膝关节四杆机构,使假肢侧小腿与健肢侧小腿位于同一平面,外观自然。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膝离断假肢的膝关节四杆机构包括上关节体、下关节体、位于外侧的前置杆、及位于内侧的后连杆;所述前置杆上端和后连杆上端分别与上关节体下部的第一、第二上端连接点连接;所述前置杆下端和后连杆下端分别与下关节体上部的第一、第二下端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杆长度为72-88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杆长度为8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连杆长度为70-86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连杆长度为7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上端连接点的距离为19-2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上端连接点的距离为2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下端连接点的距离为31-39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下端连接点的距离为35mm。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膝关节要求的支撑、弯曲和摆动等功能,使用效果良好;弯曲时小腿部位回收,可以与健肢侧小腿位于同一平面,外观自然。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尺寸范围限定下,假肢侧和健肢侧的大腿长度接近、无明显差别;使用者处于坐姿时,假肢侧小腿部分内收,完全缩进大腿伸展范围以内,外观自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A-B为现有假肢膝关节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尺寸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在使用者处于坐姿时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用于膝离断假肢的膝关节四杆机构如图2-4所示,包括上关节体1、下关节体2、位于外侧的前置杆3、及位于内侧的后连杆4;前置杆3上端和后连杆4上端分别与上关节体1下部的第一、第二上端连接点11和12连接;前置杆3下端和后连杆4下端分别与下关节体2上部的第一、第二下端连接点13和14连接。
前置杆3长度A为72-88mm,优选80mm。
后连杆4长度B为70-86mm,优选78mm。
第一、第二上端连接点11和12的距离C为19-25mm,优选22mm。
第一、第二下端连接点13和14的距离D为31-39mm,优选35mm。
本实施例产品在使用者处于坐姿时,下关节体向后移动,小腿前移量Q变为负值,假肢的小腿部分完全缩进大腿伸展范围以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未经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2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背靠式推揉按摩器
- 下一篇:多功能自锁防掉落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