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1372.9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涂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洪彬 |
主分类号: | F24J2/34 | 分类号: | F24J2/34;F24J2/30;F24J2/46;F24H7/02;F24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杨忠孝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能 两用 集热储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节能技术之一,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再把水或其他介质加热,或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加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是组成各种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关键部件,有多种多样。现有技术有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和真空热管式太阳集热器。传统太阳灶多为聚光式太阳灶,采用旋转抛物面的聚光原理,将较大面积的阳光聚焦到锅底,对镜面材料和几何形状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太阳能集热器普遍存在采光面积要大,采集热能低,受热材料要求高、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不高、容易损坏、成本较高的问题,且使用对象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克服现有产品中采光面积要大,采集热能低,受热材料要求高、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不高、容易损坏、成本较高的问题,且使用对象单一等方面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包括保温壳和储液罐,保温壳左侧与储液罐之间设有拉紧丝驱动电机断开控制电路,保温壳两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保温壳滑轮,保温壳内设有储液罐,储液罐的顶端中部固定电加热棒,电加热棒的四周设有电加热散热片,电加热棒的一端伸入储液罐中部,储液罐中部设有换热弯管,换热弯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液罐上端的热水输出端和常温水输入端连接,电加热棒的另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温度表和储液罐滑轮,储液罐滑轮与拉紧丝驱动电机断开控制电路的自动断路开关连接,储热罐内部均匀分布有两排横向导热管,储热罐顶端连接四根纵向导热管,纵向导热管上端设有保温套,四根纵向导热管均匀分布在两排横向导热管之间,横向导热管的两端固定在储热罐的内壁上,储热罐上端设有测试孔,测试孔内设有密封垫片,测试孔通过锁紧螺帽固定紧闭螺栓,紧闭螺栓与储热罐之间设有错位螺栓和母螺栓;储液罐底端通过保温壳挂栓连接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底端设有支撑立柱底座,支撑立柱上设有驱动电机,保温壳挂栓上设有挂栓滑轮,挂栓滑轮、保温壳滑轮和储液罐滑轮通过拉紧丝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源和自动断路开关。
所述紧闭螺栓与母螺栓之间、母螺栓与错位螺栓之间、错位螺栓与储液罐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材料,具有很好的防锈效果,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储液罐自身作为太阳能受热体,实现全面积受热,提高集热效果;在日照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时,保温外壳合拢,防止储热体所采集热量散发损耗;本产品集吸热、储热、换热为一体,构造简单,科学合理;采用横向、纵向全方位受热、导热、采热效率更高,集热更充分更均匀;全面积、全过程保温隔热,能够高效的采集、利用太阳能;采用高沸点,高发烟点,高燃点的特种液体介质储存热能,安全耐用,稳定性好,储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中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中储液罐的俯视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和电能两用集热储能装置中储液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中:
1、保温壳;2、储液罐;3、拉紧丝驱动电机断开控制电路;4、保温壳滑轮;5、电加热棒;6、电加热散热片;7、换热弯管;8、热水输出端;9、储液罐滑轮;10、横向导热管;11、纵向导热管;12、保温套;13、常温水输入端;14、密封垫片;15、母螺栓;16、错位螺栓;17、保温壳挂栓;18、支撑立柱;19、支撑立柱底座;20、驱动电机;21、挂栓滑轮;22、拉紧丝;23、驱动电机自动断路开关;24、紧闭螺栓;25、锁紧螺帽;26、温度表;27、自动断路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洪彬,未经涂洪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1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微型投影机模块
- 下一篇:单缸柴油机用加油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