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链头的帽盖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2266.2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8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于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9/26 | 分类号: | A44B19/2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帽盖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先将弹片设于帽盖内并安装于拉链头上的帽盖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拉链头结构包括一拉头、一拉片、一弹片及一帽盖。该拉链头卡合于一拉链,该拉头内具有一马钩,当拉动该拉头上的拉片时,该拉片会拖曳该拉头内的马钩,该拉链头进而解锁而可在该拉链上自由拉动。当不拉动该拉片时,通过弹片的弹力将马钩压回上锁位置而锁住拉链,使拉头不会任意滑脱。
请参阅图1所示,以往的拉链头(图略)组装完成后会进行烤漆的步骤,常常因为烤漆于该拉链头时该帽盖1a内形成一加工后过厚的烤漆层101a,导致拉链头内部被过多的烤漆层101a所阻塞,并且该弹片201a覆盖一烤漆层101a后,会增加该弹片201a的宽度,除了会卡住该帽盖1a之外,当该拉片拖曳该拉头时,往往更费力。
就拉链头进行烤漆加工后导致烤漆层101a阻塞拉链头内部的问题,以往是通过改变该帽盖1a的外观,将该帽盖1a两侧壁向外弯弧,以致在该帽盖1a内部形成一较大的容置空间,可容纳多余的烤漆层101a,但这会影响该帽盖1a的结构强度,生产制程容易造成该帽盖1a弯曲变形。
于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组装后的拉链头需较厚或过厚烤漆层时造成弹片卡住的功能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改变该弹片的弹性至最佳状态,使用该拉链头在启动时更为省力及顺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其包括一帽盖及一弹片。该帽盖的底面内凹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面的两侧设有两抵触部。所述两抵触部之间形成一凹部,该凹部的表面低于所述两抵触部的表面。该帽盖两侧分别具有一纵向的侧壁,两侧壁中段分别具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通口。所述两侧壁分别设有一卡止部,并且该卡止部置于该通口旁。该弹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弹片抵触两卡止部。该弹片两端分别设有一缺口,该弹片中部相对的两边分别设有两凹口。
优选地,所述两卡止部分别由相对应的所述两侧壁向该容置空间方向弯曲形成。
优选地,该凹部设于所述两抵触部与所述两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两卡止部为斜对向布置。
优选地,该弹片的两缺口分别以相反的方向贯穿该弹片的两端部的一部分,而呈一开放式状态。
优选地,该弹片的侧面呈一V型,并且该弹片的端面中部的该凹口的两顶角呈一弯弧状。
优选地,该帽盖结构还包括设于相对两侧的所述两侧壁上的多个穿孔,并且所述多个穿孔与该容置空间相对应地相通。
优选地,该帽盖结构还包括设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穿孔相对应的两止落杆。
优选地,该帽盖结构还包括设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侧并位于该抵触部的上方的两横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只需将该帽盖与该弹片组装成一组合组件,将该组合组件组装至该拉链头,由此可改善繁琐的组装程序。本实用新型的该弹片的两缺口可改变该弹片的刚性至最佳状态,使用该拉链头在启动解锁时更为省力及顺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该弹片的两凹口,可大幅改善在拉链头上过多的烤漆层导致阻塞该拉链头帽盖的容置空间并增加拉动该拉链头所产生的阻力的问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烤漆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剖切线5-5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弹片变形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烤漆后的封闭式缺口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烤漆后的开放式缺口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的帽盖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帽盖
11容置空间
12抵触部
13凹部
14侧壁
15通口
16卡止部
17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2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布线红外栅栏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路灯节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