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骶尾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2904.0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6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萍;田远;黄叶莉;周山;幺蔚敏;王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萍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骶尾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骶尾圈。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骶尾部垫以骶尾圈是预防骶尾部压疮最简单、最传统的方法,骶尾圈作为护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一般使用的骶尾圈只起到了支持功能,而需要使用骶尾圈的一般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昏迷、偏瘫、骨折或身体置有多种管道,病人体质虚弱,容易出汗,而传统的骶尾圈与病人的骶尾部周围组织紧密接触,使得受压部位潮气得不到有效的散发,相对透气性较差;传统的骶尾圈,因单纯的紧圈起骶尾部皮肤,看似保护了局部,实则常因紧密的圈状压迫,反加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且传统的骶尾圈不能调节骶尾圈低口处,那样会使危重的男性病人,在会阴部发生水肿的情况下,无法使用骶尾圈保护骶尾部皮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性好,使用方便的的医用骶尾圈。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骶尾圈,包括C形海绵内芯和包覆在该C形海绵内芯外部的C形纯棉布外套,在所述C形海绵内芯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半球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骶尾圈,所述C形海绵内芯的内部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均置于C形纯棉布外套的C形开口处,所述拉绳可将所述C形开口收紧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骶尾圈,所述半球状凸起的直径为2-3cm,半球状凸起的高度为0.5-1.5cm。
本实用新型医用骶尾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设计达到保持功能位、透气、清洁等目的,在骶尾圈上设计了高1-1.5cm,直径2.5-3cm的球状半球状凸起,球状半球状凸起起到了透气减压的目的,促进了血液循环,防止平面压力长期对皮肤的影响。拉绳的设计可将C形开口收紧闭合或拉开,可调适骶尾圈所需低口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骶尾圈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医用骶尾圈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骶尾圈,包括C形海绵内芯1和包覆在该C形海绵内芯1外部的C形纯棉布外套2,在C形海绵内芯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球状半球状凸起3,球状半球状凸起3的直径为2cm,球状半球状凸起3的高度为1cm,C形海绵内芯的内部设置有拉绳4,拉绳4的两端均置于C形外套的的C形开口21处,拉绳4可将C形开口21收紧闭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设计达到保持局部减压,保护骶尾部骨隆突处软组织褥疮易发部位皮肤,增强局部透气,便于清洁、消毒等目的,防止褥疮,使危重、瘫痪及长期卧床的病人避免褥疮的发生;在骶尾圈上设计了高0.5-1.5cm,直径2-3cm的球状半球状凸起3,球状半球状凸起3起到了透气减压的目的,促进了血液循环,防止平面压力长期对皮肤的影响。拉绳4的设计可将C形开口21收紧闭合,简单方便。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萍,未经黄建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2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洗头车
- 下一篇:可显示病床床背板角度和高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