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自动搅拌锅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3662.7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4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健光 |
主分类号: | A23P1/00 | 分类号: | A23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自动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锅,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改进结构的自动搅拌锅。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领域,很多时候会应用到搅拌锅,用于搅拌、混合、加热各种食料。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搅拌锅一般包括有搅拌锅体和搅拌臂部件,并没有设置任何蒸汽罩,从而在食物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蒸汽和热量将直接排放到工作室的空气中,这种结构方式的搅拌锅存在下述缺点:第一、使得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受灰尘污染,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第二、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和热量将直接排放到工作室空气中,生产人员可能容易被蒸汽灼伤或烫伤,另一方面会导致工作室内温度和湿度上升,使得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蒸汽罩、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易方便、节能环保且实用可靠的改进结构的自动搅拌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结构的自动搅拌锅,包括有底座、搅拌锅体、搅拌臂部件及电控系统,所述搅拌锅体和搅拌臂部件活动设置于底座上;进一步,还包括有一蒸汽罩,所述蒸汽罩安设于搅拌锅体上方且与搅拌臂部件连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搅拌锅体外部包裹有一外壳,外壳通过一转动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及所述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力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中动力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力源的转矩,动力输出端与搅拌锅体外壳固定连接以带动搅拌锅体转动倾斜。
进一步,所述搅拌锅体底部外侧设置有电磁线圈及温度探头,电磁线圈和温度探头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搅拌臂部件包括有升降结构和搅拌结构,升降结构和搅拌结构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结构采用液压式自动升降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有一电动搅拌臂,电动搅拌臂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与搅拌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活动支臂。
进一步,所述蒸汽罩通过至少一抽气管道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电控系统于底座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搅拌臂部件工作开关和搅拌锅体工作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设置有蒸汽罩,有效的保持车间维持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生产人员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降低受伤几率,同时避免热量散失,降低能耗;
2、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食物受污染,保障食物生产安全;
3、操作简易,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且成本低。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蒸汽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结构的自动搅拌锅,包括有底座1、搅拌锅体2、搅拌臂部件3、蒸汽罩4及电控系统5。
上述搅拌锅体2活动设置于底座1上,其外部包裹有一外壳21,外壳21通过一转动结构与底座1转动连接,及所述转动结构与电控系统5电性连接,其包括有传动连接的动力源、传动组件及转动杆,其中动力源和传动组件设置于底座内部,转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收动力源的转矩,动力输出端与搅拌锅体外壳固定连接以带动搅拌锅体转动倾斜。进一步,所述搅拌锅体2底部外侧设置有电磁线圈及温度探头22,电磁线圈和温度探头22分别与电控系统5电性连接。
上述搅拌臂部件3活动设置于底座1上,其包括有升降结构31和搅拌结构32,升降结构31和搅拌结构32分别与电控系统5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升降结构31采用液压式自动升降结构,所述搅拌结构32包括有一电动搅拌臂,电动搅拌臂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与搅拌锅体内壁接触配合的活动支臂。
上述蒸汽罩4安设于搅拌锅体2上方且与搅拌臂部件的升降结构31连接连动配合,且所述蒸汽罩4通过两抽气管道41与外部连通。
上述电控系统5于底座上方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设置有温度调控开关、时间调控开关、搅拌臂部件工作开关和搅拌锅体工作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健光,未经程健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3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伞的支撑夹持器
- 下一篇:防感冒背心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