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贴墙燃烧结构的延迟焦化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3768.7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2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肖家治;赵日峰;沈国平;孙柏军;王兰娟;徐宝平;杨军卫;叶晓东;沈逸群;徐春明;杨朝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10G9/20 | 分类号: | C10G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燃烧 结构 延迟 焦化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特别涉及石油加工中用于加热重质油的具有贴墙燃烧结构的延迟焦化加热炉。
背景技术
延迟焦化是一种石油二次加工技术,是指以贫氢的重质油为原料,在高温(约500℃)进行深度的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生产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焦炭的技术。所谓延迟是指将焦化油(原料油和循环油)经过加热炉加热迅速升温至焦化反应温度,在反应炉管内不生焦,而进入焦炭塔再进行焦化反应,故有延迟作用,称为延迟焦化技术。
由于我国原油普遍偏重,且含蜡量高,柴油的收率低,国内原油的柴油馏分收率比国外原油平均低5~7百分点。另外,由于我国炼油企业二次加工均以催化裂化为主,柴汽比低(延迟焦化为1.94,催化裂化为0.56),因此延迟焦化是解决柴汽比供需矛盾,增产柴油的有效办法。
中子料位计投入使用后,焦炭塔的可利用空间大为提高,焦化炉已成为整个装置提量的“瓶颈”。目前焦化炉扩能技术改造一是采用对流管作为辐射管以扩大辐射传热面积,但对流管传热系数小有效利用率不高,二是利用现有单面辐射加热炉炉膛体积较大的特点,在炉膛底部增设炉管,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辐射传热面积,但由于炉膛底部空间有限,底部增设炉管根数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贴墙燃烧结构的延迟焦化加热炉,主要是在炉体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单面辐射加热炉炉膛体积较大的特点,在炉膛内增设炉管,同时采用贴墙燃烧技术,侧墙炉管底部增设导流挡板,改善侧墙炉管热强度分布,避免火焰舔管导致管内结焦,从而实现在役辐射加热炉提高处理量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炉体、对流室、辐射室、炉管、炉管吊架、燃烧器和导流挡板,其特征在于对流室设置在辐射室的上方,其内纵向上水平排列有炉管;辐射室内炉管纵向上水平排列在辐射室炉壁内侧和辐射室中间位置,将辐射室隔为两个对称区域;燃烧器位于辐射室两对称区域底部,沿辐射室内炉管的轴向均匀设置;辐射室炉体内壁上设有导流挡板,将辐射室内壁上的炉管炉管与火焰分开。
上述导流挡板斜向设置在辐射室炉体内壁上,距离炉底高度不小于3m。
上述燃烧器出口可以向炉壁方向倾斜,即燃烧器纵向轴线与炉壁相交,也可贴近炉壁。
上述位于炉膛中间的炉管为双面辐射炉管。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传统焦化炉总体结构的前提下,在焦化炉炉膛底部安装贴墙式燃烧器,使得燃烧器火焰高度较传统燃烧器低,火焰与最近炉管的距离较传统燃烧器远,炉管表面的热强度更加均匀,炉管表面温度较传统燃烧器低50℃以上,从而达到了提高辐射炉膛的传热效率、增加处理量、降低炉膛热烟气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对流室 2-炉体 3-炉管 4-辐射室 5-导流挡板 6-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炉体2、对流室1、辐射室4、炉管4、燃烧器6和导流挡板5组成。对流室1设置在辐射室4的上方,对流室1内纵向上水平排列若干排炉管3,辐射室5内炉管3纵向上水平排列在辐射室炉壁内侧和辐射室中间位置,将辐射室4隔为两个对称区域,燃烧器6分别位于两对称区域底部,沿辐射室内炉管的轴向均匀设置,在辐射室中间及底部或顶部炉管,设置在辐射室中间的炉管吊架上;辐射内壁上斜向设有导流挡板5,将位于辐射室内壁上的炉管3与火焰分开。
在炉体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单面辐射加热炉炉膛体积较大的特点,在炉堂中间增设炉管,同进采用贴墙燃烧技术,侧墙炉管底部增设导流挡板,改善侧墙炉管热强度分布,避免火焰舔管导致管内结焦,从而实现在役辐射加热炉提高处理量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3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加热式汽提蒸馏脱臭塔
- 下一篇:一种新型干馏炉排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