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3990.7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锡辉;温达明;黄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丰裕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对油污水进行分离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相应的,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油污水就是诸多问题之一种。
油污水是制造行业常见的一种污染物,主要包括油污和水,如果将油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既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环境,又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和油资源。因此,如何提高油污水循环利用的效率是越来越多企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现有的对油污水进行处理的油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具有高分离效率及高分离质量并具有高造价的油污水处理设备,第二类是具有低造价、低分离效率和低分离质量的油污水处理设备。对于上述的第一类油污水处理设备,尽管其对油污水的处理具有高的分离效率和高的分离处理质量,但由于整个设备的造价极高,使用者难以承受。而对于上述的第二类油污水处理设备,尽管其整体造价便宜,但存在对油污水的分离效率极低和分离处理质量极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对油污水进行分离处理时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的问题,因此,第二类油污水处理设备没法在解决油污水对环境的破坏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因此,急需一种能提高油污水的分离效率和分离质量并能降低企业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油水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该油水分离装置既能提高油污水的分离效率和分离质量,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用于对脱脂缸内的油污水进行油和水的分离,其中,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吸油缸、油水分离缸、接油容器及液体输送器。所述吸油缸安装于所述脱脂缸内,所述吸油缸包括缸体及吸油浮头,所述缸体呈中空结构并固定于所述脱脂缸内,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盛装腔,所述吸油浮头呈密封地滑动装设于所述盛装腔内,且所述吸油浮头的顶部伸出所述缸体,所述吸油浮头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盛装腔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脱脂缸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缸与所述盛装腔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缸内设置有出油腔及出水腔,所述出油腔的入口高出所述出水腔的入口,所述出油腔的入口及所述出水腔的入口均与所述油水分离缸连通。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接油容器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脱脂缸连通。所述液体输送器通过连接管道连接于所述吸油缸和油水分离缸之间和/或所述油水分离缸与脱脂缸之间,所述连接管道对应地设有开关控制阀。
较佳地,所述油水分离缸内还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出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缸连通,所述缓冲腔的出口低于所述出油腔的入口,且所述油水分离缸与所述盛装腔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缓冲腔内。通过上述缓冲腔,缓冲由脱脂缸处输送的油污水对出油腔的直接冲击,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油污水的分离质量及效率提供优越的条件;通过上述的缓冲腔的出口低于出油腔的入口,有效地防止由缓冲腔的出口流出的油污流入出水腔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分离的效率。具体地,所述油水分离缸内设置有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与所述油水分离缸对应的侧壁围成所述缓冲腔。通过上述的缓冲挡板,使得缓冲腔的形成简单与实用。
较佳地,所述油水分离缸内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连接板与所述油水分离缸对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油腔,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油水分离缸对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水腔。通过上述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及连接板,使得出水腔和出油腔的形成简单与实用。具体地,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越过所述第一挡板对应的两端,能进一步地防止油污流入出水腔内。
较佳地,所述液体输送器为泵,使得液体输送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缸体呈柱形,所述吸油浮头呈圆台形,使得吸油浮头和缸体的制造容易,从而降低吸油缸的成本。
较佳地,所述出油腔通过油液回收管及设置在油液回收管上的油液回收控制阀与接油容器连通,一方面能便于使用者对油液的灵活回收,达到油液的重复再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丰裕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丰裕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3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零排放环保型反渗透纯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