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绳索攀爬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4059.0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2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三省;曹秋月;曹杰;李灿灿;张东速;伍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9/02 | 分类号: | A63B29/02;A62B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绳索 攀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攀爬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夹挂于自高处垂下的一条绳索上,使用者借手脚交互操作能使身体循绳索上下,并可停留于绳索上的任何位置的爬绳器。
背景技术
人类借一条悬在空中的绳索登高或下降,传统方法只能依赖强壮的体力与熟练的手脚并用的方式达到目的,而该目的也不过循绳上下爬而已,不能久留于绳索上任何高度位置,若臂力用尽必摔下无疑,何况停留在绳索上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升降机、云梯等设备,然而却存在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价格昂贵等问题,并且其结构复杂并非人人可随便装设,其装设及使用时也需要动力源,并非在任何场合下均可使用;近几年来,一些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携带方便的爬绳设备相继进入市场,然而通过实践,这些产品在使用性能上却大不如老式的爬绳设备,它们的结构大都只由简单的手钳和脚钳组成,爬绳者做“引体向上”式的手脚交替动作向上运动,这无疑耗费攀爬者大量体力,而且安全系数很低。
目前都市高楼大厦林立,高空作业需要度日益增加,一种简便而安全性高且不太需要高技术,一般人稍作练习即能操作使用的登高器具之开发,实用且切实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而安全性能高、携带方便的爬绳器,能供单人操作而不需要高度技巧,无需费较大力,能循一条自高空垂下的绳索自由爬升或下降,并可停留在绳索任意位置上作业。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绳索攀爬器,它包括一条自高空悬垂下的钢缆或绳索,一可夹持于绳索或钢缆上使使用者循绳索上升或下降的爬绳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爬绳装置由一细管体、一粗管体、一副手钳和一副脚钳组成;
所述细管体和粗管体分别开有窄槽、宽槽,所述窄槽为两个,为同侧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顶部和底部,在每个窄槽处下方管体上设置有带铰接孔的侧耳;所述宽槽设置在与窄槽相对的管体侧面上;所述细管体滑动套于粗管体内并形成错位使细管体底部侧耳位于粗管体的宽槽处;
所述手钳由手柄、双侧孔板以及卡环组成,所述手柄与双侧孔板固定连接,卡环与双侧孔板铰接;
所述脚钳由环形脚踏板、双侧孔板以及卡环组成,所述环形脚踏板与双侧孔板固定连接,卡环与双侧孔板铰接;
所述卡环经窄槽处套在绳索上;所述手钳与脚钳由双侧孔板铰接与管体的侧耳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细管体与粗管体之间设置防止管体之间径向转动的限位机构。
所述细管体的顶端设置有过渡圆弧。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而安全性能高、携带方便的爬绳器,能供单人操作而不需要高度技巧,无需费较大力,能循一条自高空垂下的绳索自由爬升或下降,并可停留在绳索任意位置上作业。
2、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主体是由内外相套的两根长管构成,对绳索起到“局部硬化”作用,减小爬升过程中绳索及使用者身体的倾斜。同时,选用圆管作为装置主体可减小长管内部由于受外力所产生的集中应力。
3、本实用新型通过粗细两管体上所开设的窄槽供手钳和脚钳上的卡环通过以便将绳索夹卡住;通过所述两管上开设的宽槽的长度来控制爬绳过程中每一步的行程。
4、本实用新型在细管体与粗管体之间设置防止管体之间径向转动的限位机构,以避免在使用时细管体和粗管体发生相互转动,增加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在细管体的顶端设置有过渡圆弧,以减小爬绳器在上升时与绳索的摩擦力。
6、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供高空作业使用,也可将健身和娱乐结合,使之作为登山、攀岩等运动器材使用,紧急情况发生时,还可作为高楼逃生、岩壁或井下救援等救援器具,用途甚为广泛。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用新型状态1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状态2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细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粗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手钳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脚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细管、2粗管体、3手钳、4脚钳、5左手钳、6右手钳、7左脚钳、8右脚钳、9手柄、10环形脚踏板、11窄槽、12宽槽、13狭缝、14螺孔、15螺钉、16侧耳、17双孔侧板、18卡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4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网球网架
- 下一篇:手摇式消防水带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