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粉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4503.9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6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强;韩月琴;陈瑞霞;张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4 | 分类号: | B60P1/04;B60P1/56;B60P3/2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罐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粉罐车,尤其与卧式粉罐车的卸料系统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卧式粉罐车,大都是将罐体分为两个或三个仓,各个仓内铺设一个有一定角度的流化床,流化床下部连接进气管道,再通过各个仓内部的吸料口来卸灰。流化床面积越大,剩余就会越多,所以剩灰一直都是一个让客户和厂家头痛的问题,同时由于存在流化床的原因使得罐体内部有效容积相应减少,且卧罐卸料慢,通常平均卸料速度在1.2T/min左右。虽说立罐剩料较少,但其结构复杂、工艺制作麻烦,同时在外形尺寸要求下,容积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粉罐车,其不仅有效容积大、卸货快,而且卸货彻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粉罐车,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方的罐体,底架的后端与罐体的后端铰接,底架的前端设置有将罐体向上举升或向下落下的举升机构,罐体后端的下部设置有卸料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固定在罐体内并位于罐体的后下部的封头处的流化床,罐体于对应流化床的位置设置有卸料口,流化床中部设置有与卸料口相连通的开孔。
进一步地,在罐体与底架之间设置有上架,所述上架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底部,在上架与底架之间设置有一将罐体与底架铰接在一起的旋转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固定在上架两侧的立板和一固定在底架上并与两立板铰接的铰接轴。
进一步地,在底架与上架之间设置有一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两相互铰接的矩形框,其中一矩形框与上架的中部铰接,另一矩形框与底架的中部铰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架与所述上架之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对支撑,支撑安装在所述平衡机构与所述旋转机构之间的位置,且,各支撑的一端分别插装在底架的对应凹槽内,支撑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在上架纵梁上的丫杈。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油缸和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被举升到最高点时与所述底架形成的夹角为40°~45°。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被举升到最高点时与所述底架形成的夹角为42°。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单仓罐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由于罐体内流化床的体积大幅减小,所以有效增加了罐体的容积,使容积大约增加12%左右;同时,整个罐体只有一个仓,且仅在后部的一小块区域铺设流化床,所以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罐体在运输状态时是卧在底架上的,而在卸货状态被举升到一预定高度,就相当于一个立罐,所以卸料快,使卸料速度增加到1.45T/min,而且卸料彻底,几乎没有剩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粉罐车在卸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卧式粉罐车包括:底架1、牵引机构2和设置在底架1上方的罐体3。底架1的后端通过一旋转机构8与罐体3的后端铰接,底架1的前端设置有一将罐体3向上举升或向下落下的举升机构5,罐体3后端的下部设置有一卸料装置9。在罐体3和底架1之间还设置有用以使罐体3在举升状态下保持平衡的平衡机构6和支撑7。
罐体3包括:长圆形的主体31和封闭在主体31前、后两端的封头32、33。主体31内部无隔板,使得整个罐体3内部只有一个仓。罐体3的底部固定有用以连接平衡机构6、支撑7和旋转机构8的上架4。上架4包括:两分别设置在罐体3底部两侧的纵梁和多根位于两纵梁之间的横梁。
举升机构5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举升机构5包括油缸51和伸缩杆52,油缸51安装在底架1上,伸缩杆52通过油缸51来提供动力将罐体3举升到卸货位置。通常,罐体3在卸料位时(即:罐体3被举升到最高点时),与底架2形成的夹角为40°~45°,本实施例中,优选42°。
平衡机构6设置在举升机构5和旋转机构9之间,其包括:两相互铰接的矩形框61、62,矩形框61相对铰接边的对边与上架4的中部铰接,矩形框62相对铰接边的对边与底架1的中部铰接。该两矩形框61、62设置在罐体3与底架1之间,且宽度近似与罐体3的宽度相等,其用以加强罐体3被举升到最高点时左、右方向的平衡和定位。
在底架1和上架4之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支撑7,支撑7位于平衡机构6与旋转机构8之间的位置,以加强罐体3被举升到最高点时上、下方向的平衡和定位。底架1两侧分别设置有供各支撑7插入的凹槽,当罐体3被举起时,各支撑7的一端插装在底架上,另一端设置有一丫杈,该丫杈对应卡在上架4的纵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4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