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窑物料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4771.0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4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吴胜利;黄国炳;袁兵;郑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33 | 分类号: | F27B7/33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2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物料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于回转窑的物料进行收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企业常用的回转窑火法提取炼铁瓦斯泥锌工艺中对氧化锌粉采用多次沉降的方法进行收集,在多次沉降过程中,对于一次沉降氧化锌粉因其氧化锌含量较低,需要收集后进行混料工序,然后再次进行沉降。对于一次沉降氧化锌粉进行收集的方式一般为:将物料(一次沉降氧化锌粉)通过下料口直接卸载至料池内,这时的物料温度一般为300-350℃,向料池内喷水将物料冷却后,人工将物料铲出至推车内,然后运至渣场,再通过装载机倒运至原料场堆放,供混料工序再利用。这种收集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工人劳动强度大,处理效率低,而且物料的温度较高,一般为300-350℃,且在卸载过程中粉尘大,作业环境恶劣,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物料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的回转窑物料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回转窑物料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卸载物料的下料口,还包括用于承载下料口卸载的物料的卸料槽以及用于向卸料槽内输水的输水装置,所述卸料槽的一端位于下料口下方且另一端连接有沉降池,所述输水装置包括朝向卸料槽的出水口,且上述下料口位于沉降池与输水装置的出水口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安装有一组泵,上述输水管包括出水口和入水口,输水管的入水口与清水池相连,输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卸料槽上方并朝向卸料槽,上述下料口位于输水管的出水口与沉降池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沉降池通过回水管与所述清水池相连,上述沉降池内的水位高于清水池内的水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泵为渣浆泵。
进一步的是:所述沉降池外侧设置有装载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清水池外侧设置有悬浮池,上述清水池内的水面上包括浮渣,上述清水池上安装有用于将浮渣刮入悬浮池的刮渣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悬浮池外侧设置有装载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沉降池设置在渣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物料从下料口卸载到卸料槽内后,物料会被输水管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冲刷,物料与水流混合形成泥浆,泥浆沿卸料槽流入沉降池内,通过沉降池对物料进行回收。由于物料卸载过程中被水流不断冲刷,导致物料的温度随之降低,且基本不产生粉尘,因此可安全清洁的对物料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物料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出水口,2-下料口,3-泵,4-卸料槽,5-刮渣机,6-输水管,7-入水口,8-清水池,9-悬浮池,10-装载机,11-沉降池,12-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窑物料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卸载物料的下料口2,还包括用于承载下料口2卸载的物料的卸料槽4以及用于向卸料槽4内输水的输水装置,所述卸料槽4的一端位于下料口2下方且另一端连接有沉降池11,即卸料槽4的另一端与沉降池11上的入水口相连,使得卸料槽4内的泥浆可以进入沉降池11内,所述输水装置包括朝向卸料槽4的出水口,且上述下料口2位于沉降池11与输水装置的出水口之间。使用时,一边通过下料口2下料,另一边通过输水装置向卸料槽4内注水,卸料槽内的水与物料混合后形成泥浆,泥浆随着水流一起流入沉降池,这样即可通过沉降池对物料进行回收。上述输水装置可以为常规的自来水管道,管道的出水口设置在卸料槽4上方且并朝卸料槽4内输水,同时保证下料口2位于沉淀池11和管道的出水口之间。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输水装置包括输水管6,所述输水管6上安装有一组泵3,上述输水管6包括出水口1和入水口7,输水管6的入水口7与清水池8相连,输水管6的出水口1设置在卸料槽4上方并朝向卸料槽4,上述下料口2位于输水管6的出水口1与沉降池11之间。上述输水管6可倾斜设置,输水管6较高的一端设置在下料口2下方,较低的一端与沉降池11相连,这样有利于物料与水流形成的泥浆的顺畅流动。使用时,将清水池内注入清水,将物料从下料口持续卸载到卸料槽内,在物料卸载过程中,打开泵,将清水池内的水持续流入卸料槽内,这样可使卸料槽内的物料与水流混合形成泥浆,泥浆可沿卸料槽流入沉降池内,最后通过沉降池对物料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4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炉工艺腔
- 下一篇:天然气快热式螺旋热能农用烘干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