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5152.3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7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解清杰;段明飞;吴春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4D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雨水 收集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把收集的雨水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水景补水等,不仅可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还可以减少雨水排除系统的流量,减少城市洪涝。屋面是城市中最适合和常用的雨水收集面,而一种简单有效的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对屋面雨水的充分收集和利用至关重要。目前,有关雨水收集利用的装置很多,如专利号为200710173257.7的“带折叠式蓄水箱的屋顶雨水收集简易装置”,专利号为03138439.0的“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这些发明有以下不足之处:1)缺乏前期雨水分离功能;2)缺乏防虫功能;3)缺乏除叶功能;4)雨水收集效率低,雨水水质较差;5)装置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使雨水得到有效地回收和利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落水斗、弃流装置和贮水箱。落水斗内设有两层格网,弃流装置通过雨水管与落水斗相连;弃流装置通过隔板分为溢流池和初存池两部分;雨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初存池,隔板上沿设有溢流孔;初存池底部设有污水口,污水口上设放空阀;溢流池底部开有出水口并通过雨水管与滤柱相连,滤柱设在贮水箱内,滤柱中填充滤料;贮水箱中部设有紫外灯管;贮水箱右侧距箱顶3-5cm处设有倒U型溢流管,溢流管在贮水箱内的管口距底部约2-5cm,溢流管位于贮水箱外面的管口处装有细格网;贮水箱侧面设有液位观测窗,贮水箱底部设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放水阀。
本实用新型投资较小,管理维护简单,能有效收集屋面雨水,并且手机的雨水水质较好,只用范围广,可以作为家庭、公共和工业三方面的非饮用水。同时本实用新型不占用土地面积,可以作为节能建筑的一部分同时设计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落水斗,2—格网,3—雨水管,4—弃流装置,5—初存池,6—溢流池,7—溢流孔,8—隔板,9—放空阀,10—污水口,11—雨水管,12—贮水箱,13—滤柱,14—滤料,15—液位观测窗,16—紫外灯管,17—溢流管,18—细格网,19—出水管,20—放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落水斗1、格网2、雨水管3、弃流装置4、初存池5、溢流池6、溢流孔7、隔板8、放空阀9、污水管10、雨水管11、贮水箱12、滤柱13、滤料14、液位观测窗15、紫外灯管16、溢流管17、细格网18、出水管19、放水阀20组成。
屋面雨水首先进入落水斗1,经落水斗1内设置的共两层的格网2截污后通过雨水管3进入弃流装置4;弃流装置4通过隔板8分为初存池5和溢流池6两部分;雨水经雨水管3后首先进入初存池5进行初步沉淀,当雨水充满初存池5后,通过隔板8上的溢流孔7流入溢流池6,然后进入与溢流池6底部相通的雨水管11;初存池5底部设有污水口9和放空阀10,以排出杂质较多的雨水和沉淀的污泥;经过弃流装置4的雨水经雨水管11到达贮水箱12中的滤柱13,滤柱13中填充有一定高度的滤料14,以进一步净化雨水;贮水箱12中部设有紫外灯管16,以对雨水进行消毒灭菌;贮水箱12右侧距箱顶3-5cm处设有溢流管17,溢流管17在贮水箱12内的管口距底部约2-3cm,保证在雨水满溢时把杂质较多的雨水排出,溢水管17在贮水箱12外部的管口装有细格网18,以防止蚊蝇等小动物的入侵;贮水箱12侧面设有液位观测窗15,便于观测水位,避免雨水过溢;出水管19设在贮水箱12底部,出水管19上设有放水阀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5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