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5244.1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洁瓴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00 | 分类号: | A47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进餐时很多时候要用到各种餐具,而手持餐具手柄部分一般为不锈钢,或者硬塑料制成,在使用的时候,手柄不能根据使用者的手掌的弧度发生相应变化。当人们使用这些餐具的时候,会由于这些餐具的柄部过硬而感到握持不舒适,降低了人们使用餐具时的体验度。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物品的使用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的进餐用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逐渐增加的高品质物质生活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餐具,其手柄尾部会根据手掌弧度发生变化,能够增加持有者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餐具,包括相连接的餐具头部和手柄,手柄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骨架,设置在手柄的第一端,餐具头部通过连接骨架与手柄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骨架呈长条状,在手柄的第一端具有与连接骨架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连接骨架嵌设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箍,位于手柄的第一端,并套设在手柄的第一端以及餐具头部的尾端。
进一步地,连接骨架与手柄为一体注塑成型件。
进一步地,餐具头部与连接骨架焊接。
进一步地,手柄从中部向尾端尺寸渐小。
进一步地,手柄为中间大两端小的梭形结构。
进一步地,餐具为刀、叉或者勺子。
由于餐具手柄为弹性体材料制成,因此,当握住手柄时,手柄会根据手掌握持的弧度而发生变化,使手柄具有与手掌弧度相适应的形状,可以使握持者具有比较舒服的握持感,能提高人们的餐具使用时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餐具各部件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餐具在各部件组合成为一整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餐具,包括相连接的餐具头部1和手柄4,手柄4为弹性体材料制成。餐具头部1与手柄4可以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可以使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结合,在餐具头部1的连接端为从餐具头部1尾部延伸出的凸起,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起为一扁长体,该扁长体具有弯折结构,或者具有内陷的凹槽结构,或者具有在扁长体上开有槽或者孔的结构,或者是这些结构之间的任意组合,采用这些结构,当餐具头部1与手柄4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具有更加稳定和牢固的连接。餐具头部1与手柄4也可以有其它的连接结构,比如,它们之间可以螺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餐具上还包括有连接骨架3,连接骨架3设置在手柄4的第一端,并将餐具头部1与手柄4连接在一起。由于手柄4为弹性变形材料,而餐具头部1为硬质材料,当手柄4选用材料较软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手柄4的变形而造成手柄4与餐具头部1之间脱落,或者连接松动,因此在它们之间由硬度大于所述手柄4的硬度的硬质材料制成的连接骨架3进行连接,一方面可以避免餐具头部1与手柄4的直接接触导致两种材质差异过大而造成部件之间易松动的问题,另一方面,连接骨架3可以选用易与手柄4结合的材料,增加餐具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连接骨架3采用的硬质材料为ABS或者PC等硬质塑料,手柄4采用硅胶或软性PVC等软塑料或者软橡胶,连接骨架3与手柄4一体注塑成型,形成比较稳固的连接。由于连接骨架3材质较硬,不易变形,因此也加强了连接骨架3与餐具头部1之间的连接,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骨架3呈长条状,在手柄4的第一端具有与连接骨架3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连接骨架3嵌设在凹槽内。为了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连接,连接骨架3的侧面与手柄4的侧壁凹凸配合,当它们一体注塑成型之后,结合更加牢固,增强了餐具的耐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洁瓴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洁瓴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5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