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力式高层逃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6285.2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董美华;牟怀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美华 |
主分类号: | A62B1/02 | 分类号: | A62B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寿光市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力 高层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接力式高层逃生器,属于电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作为建筑规范,高层建筑配套设置有消防、应急逃生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等险情时,由于人员众多、逃生心切、争先恐后等状况,必然会出现前呼后涌、道路堵塞等情况,逃生者很难都能在短时间内到达这些公用消防设施点,并以最快的速度脱离险境。而且,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电梯、楼梯、消防通道容易发生拥堵或无法正常使用,且一般的楼房中没有配备逃生救援设备,从而造成人员被困,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为此,人们发明了一些用于高楼逃生的逃生设备。现有的群体逃生设备中,一般需要电源驱动,而灾难发生后,电源极大可能被切断,在没有电源的的情况下,传统的群体逃生设备无法启用。
另外,由于传统逃生设备受到原理上的限制,其使用高度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群体自救逃生的需要,而且,现有的群体逃生设备由于没有针对逃生人员设置保护装置,当楼高风大,逃生人员易恐高和受空中掉落异物伤害,或者逃生设备易摇摆旋转,如果撞击墙体则会严重威胁到逃生人员的生命,所以现有的群体逃生设备的安全性受到限制,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安全性能高的接力式高层逃生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接力式高层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包括若干个逃生器本体,逃生器本体的底部与墙体铰接,逃生器本体的上部与墙体之间设有锁扣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逃生器本体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伸缩杆。
所述下支架包括框架,框架上设有翻板,翻板具有转轴。
所述翻板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翻板在框架上对称设置。
所述转轴上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翻板与框架之间设有翻板控制装置。
所述翻板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翻板与框架之间的楔形插件,框架上设有触动开关,楔形插件与触动开关传动连接。
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触发开关和锁扣杆,锁扣杆的一端与墙体铰接,另一端与上支架锁扣连接。
所述锁扣杆与触发开关之间设有传动杆。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遇险逃生时可从任一楼层逃生,逃生器会自动下降,当下降到下一层楼时会触动下层楼的触动开关打开下层楼的逃生器,逐层下降到达地面,实现逃生,逃生人员一直在逃生器本体内,不受停电等因素的影响,可靠、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逃生器未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逃生器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逃生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4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板动作后的状态图。
图中,
1-墙体,2-上支架,3-下支架,4-伸缩杆,5-触发开关,6-锁扣杆,7-传动杆,8-框架,9-翻板,10-转轴,11-复位弹簧,12-楔形插件,13-触动开关,14、15-空腔,16、19-拉簧,17-凸台,1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接力式高层逃生器,该逃生器安装在墙体1上,在多层建筑的外面每层楼都安装一个相同的逃生器,在遇险逃生时可从任一楼层进入逃生器,逃生器会自动下降,当下降到下一层楼是会触动下层楼的逃生器,这样一层层楼的传递一直到达地面,逃生器包括逃生器本体,逃生器本体包括上支架2和下支架3,上支架2和下支架3之间设有三根伸缩杆4,伸缩杆4内置活塞式结构,用来降低逃生器本体的下降速度,上支架1的底部与墙体1铰接,上支架1的上部与墙体1之间设有锁扣装置,锁扣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1上的触发开关5和锁扣杆6,锁扣杆6的一端与墙体1铰接,另一端与上支架1锁扣连接,锁扣杆6与触发开关5之间设有传动杆7。
如图3、图4所示,下支架3包括圆形的框架8,圆形的框架8上设有左右两个支撑人体重量的翻板9,翻板9在框架8上对称设置,圆形的框架8上设有用来支撑翻板9翻转的转轴10,转轴10上设有复位弹簧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美华,未经董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6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车罐体总成与底车主梁的组合结构
- 下一篇:乳腺癌放疗定位多功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