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并排线生产过程中的固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8027.8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8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许大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金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30;H01R43/28;B29C35/00;H01B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排线 生产过程 中的 固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并排线生产过程中的固化装置,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脑等多种电子器件用并排线的固化。
背景技术
并排线常用在液晶显示器或电脑等电子器件中,用于数据传输、图像或声音信号传输等。并排线并不是一根单一的金属导线,它是由多根较细的外周包覆有绝缘层的连接线互相粘连而成的线束,因多根连接线并排粘连因而并排线外表呈扁平状。
在制作并排线时,先将多根连接线排好通过上胶装置上胶,使各连接线互相粘连,再使之经过烘箱烘除溶剂并固化,固化完全后冷却即得初步成型的并排线,然后工作人员还必须根据工艺要求对所得的并排线半成品进行弯折、打孔、接端子等后处理工序最终制得并排线成品。
现有技术中,多根连接线并排制得的并排线存在着表面不平整的现象,各连接线之间的粘连时常高低不平,因此会给打孔等后处理工序带来麻烦而且也影响并排线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并排线生产过程中的固化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并排线的表面不平整而导致的后处理麻烦和并排线不美观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并排线生产过程中的固化装置,包括烘箱,所述固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烘箱的并排线输出口处用于平整并排线表面的平整装置,所述平整装置包括沿所述并排线的输出方向并排设置且在并排线通过时为并排线提供摩擦力和张力的第一压轴和第二压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轴、第二压轴中的一个位于并排线的上方,另一个位于并排线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平整装置应设置在离烘箱较近的位置,以便当并排线在经过烘箱固化又未完全冷却时,为并排线提供摩擦力和张力,已达到最佳的平整效果。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并排线生产过程中的固化装置,由于在烘箱的一侧加设了平整装置,使并排线在经过烘箱固化后又经平整装置进行了平整,既避免了并排线表面不平整带来的后处理麻烦的问题,又使所生产的并排线更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化装置的正视图;
其中:1、烘箱;2、第一压轴;3、第二压轴;4、并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用于并排线生产过程中的固化装置,包括烘箱1,所述固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烘箱1的并排线4输出口处用于平整并排线4表面的平整装置,所述平整装置包括沿并排线4的输出方向并排设置且在并排线4通过时提供并排线4摩擦力的第一压轴2和第二压轴3。
本实施例中的烘箱1为开放的连续式烘箱。
本实施例所生产的并排线由十根较细的连接线并排粘连而成,用于液晶显示器内部。
生产并排线时,首先使连接线排好呈单层,由驱动装置驱动向前输送,经上胶装置上胶后,使之进入烘箱1固化,然后使固化后但仍保持较高温度的并排线4从第一压轴2的上表面经过,再从第二压轴3的下表面通过,此时第一压轴2和第二压轴3为并排线4提供了摩擦力和张力,使并排线4绷紧并完成平整过程,同时第一压轴2和第二压轴3也被并排线4带动进行相应的转动,最后对经过平整的并排线4进行打孔等后处理工序制得并排线成品。
按照本实施例的固化装置生产出来的并排线,其表面平整,无高低不平的现象,不但为后处理过程省去了很多麻烦,也使产品质量稳定且更为美观。因此本实施例的并排线固化装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金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金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凿岩机用钎杆钎头结构
- 下一篇:气缸体水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