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氧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8112.4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7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冯礼义;刘光昌;黄丰;杨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化市双阳林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5/023 | 分类号: | C01B15/023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李西宝;宁星耀 |
地址: | 4182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蒽醌法 生产 过氧化氢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工业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过氧化氢生产方法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先后经历了电解法、镍催化剂搅拌釜氢化工艺的蒽醌法和钯催化剂固定床氢化工艺的蒽醌法3个发展阶段。目前以钯催化剂固定床氢化工艺的蒽醌法为主,蒽醌法在生产过程中磷酸和氢化液一起混合,并以一定的流量进入氢化液冷却器,冷却到一定温度后进入氧化塔上节塔底部,同时来自空压站的压缩空气进入氧化塔,与氢化液一起并流向上。在塔内,氢化液中的部份四氢2—乙基氢蒽醌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氧化塔是一个由两节或三节塔组成的空塔,每节塔底部都通入新鲜空气,并通过分散器分散。在生产过程中,来自酸碱中和的水分和空气中夹带的水分以及少量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水分积存在氧化塔各节塔底部,这部分氧化残液稳定性低,H2O2含量高、极易分解,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定期将其排出,若直接向外排出,排出的同时一般加水稀释,成为排污废水,在排出残液的同时,磷酸和双氧水也被大量排出。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820148514.1公开了《一种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装置》,由过滤器、氢化液冷却器、氧化液泵、氧化上节塔、氧化中节塔、氧化下节塔、氧化尾气冷却器、氧化液气液分离器、尾气热交换器、芳烃中间贮槽等构成,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通过氧化上节塔、氧化中节塔、氧化下节塔形成多次氧化,塔与塔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氧化上节塔、氧化中节塔和氧化下节塔中安装有多个多孔板再分布器。现有技术中,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过程中氧化残液排放的装置和方法为:上节塔、中节塔、下节塔均单独安装有氧化残液排出管道,氧化残液通过排出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它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因上节塔、中节塔、下节塔分别单独排污,排污总量大,因此多为间歇性排污,劳动强度大,导致氧化残液在塔内的存量和浓度波动较大,对产品得率、产品质量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生产过程中不易掌握,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行波动较大,氧化收率低,物料流失量大,污水处理负荷高,尤其是废水中磷含量极易超标,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显著提高氧化得率、降低废水排放量和磷酸消耗量的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氧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其包括上节塔、中节塔和下节塔,上节塔、中节塔和下节塔三者的塔体固定连接,其特征是:上节塔内腔通过位于其底部的上节塔残液排放管与中节塔内腔下部连接,中节塔内腔通过位于其底部的中节塔残液排放管与下节塔内腔下部连接,下节塔内腔底部设有下节塔残液排放管,上节塔残液排放管、中节塔残液排放管和下节塔残液排放管上分别装有阀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节塔残液排放管、中节塔残液排放管和下节塔残液排放管上还分别设有视镜;更优选,视镜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阀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节塔残液排放管上设有上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中节塔残液排放管上设有中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上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和中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上分别装有阀门,上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和中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与下节塔残液排放管相连通;更优选,上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设在上节塔残液排放管上的视镜与视镜出口端阀门之间;中节塔残液旁路排放管设在中节塔残液排放管上的视镜与视镜出口端阀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节塔残液排出管和中节塔残液排出管,可将上节塔和/或中节塔降解物中含有的磷酸和过氧化氢回用于生产过程中,减少过氧化氢和磷酸等物料的排污损失,降低污水中磷的含量,从而提高氢化液的氧化收率,降低物料消耗和污水处理成本,减少排污废水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腐蚀,延长污水处理设施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化市双阳林化有限公司,未经怀化市双阳林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相干精细结构对听神经的电刺激
- 下一篇:家用电器、尤其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