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化喉疾诊断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8203.8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诊断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化喉疾诊断仪。
技术背景
目前在国内外还未出现相关针对喉部疾病的专业检测设备,国外使用相关的通用多功能设备搭建出一套检测设备,但设备搭建技术复杂,且性能不稳定、价格昂贵,大约需要人民币100万左右,目前在国内仅有个别医科大学引进试用,主要用于研究。
近年由于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在各城市中工业园区,重工业、轻工业的不断扩张以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等各方面的原因,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引起喉部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例如声带闭合不全,声带息肉,声带肥厚、急慢性声带类、声带小结、喉癌、发声障碍等。部分需要长期使用喉部的职业,例如教师、售票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歌手等在日益恶劣空气环境以及繁重的工作条件之下,喉部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提高。
传统的检查治疗方式是采用喉镜进行检查,这种直接接触的检查治疗方式,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而且如果设备消毒不彻底,易引起交叉感染;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相当痛苦,而且所获信息量偏低。
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由于耳鼻咽喉各器官的解剖结构特殊,耳鼻咽喉科的基本操作通常要借助于器械,是一种专科性很强的操作,不容易掌握,且多为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这就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并且教学单位在购置仪器中倾向于低价,便携,且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成本低,诊断可靠性高,客观性强,非接触式无创检测的智能化喉疾诊断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喉疾诊断仪,包括声压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所述声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器连接,所述信号调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器具有八个通道,所述信号调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其中的三个通道连接,计算机与其余的五个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声压传感器非接触式检测声带的发声,并将声压信号变为电信号输入信号调理器,经信号调理器过滤、放大,再经数据采集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输入计算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喉疾诊断仪结构简单,成本低,诊断可靠性高,客观性强,进行非接触式无创检测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喉疾诊断仪可对于声带闭合不全、声带息肉、声带肥厚、声带水肿、急、慢性声带炎、声带小结、发声障碍…等多种疾病进行诊断,诊断十分方便、有效。
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喉疾诊断仪可对嗓音声信号进行数十种特征信息提取,所获信息十分丰富、精确,特别适于医学院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化喉疾诊断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化喉疾诊断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智能化喉疾诊断仪包括声压传感器1、信号调理器2、数据采集器3和计算机4;所述声压传感器1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器2连接,所述信号调理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器3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4连接。
信号预处理器的声压级范围:30~90dB;频响范围:20Hz~18kHz;预处理带通衰减:大于32dB;信号输入电压: ±25mV~±5V。
数据采集器3具有八个输入通道;动态范围:大于65dB;最高采样频率: 200KHz(该范围内连续可调);幅值分辨率:16bit;电压±5V。所述信号调理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其中的三个输入通道连接,计算机4的标准语音信号输出端与其余的五个输入通道连接。
使用时,在计算机内装入具有信号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自动绘制各种函数图像和图表输出的软件。声压传感器1非接触式检测声带的发声,并将声压信号变为电信号输入信号调理器2,经信号调理器2过滤、放大,再经数据采集器3转换为数字信号,由计算机4内的软件进行信号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2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型模具
- 下一篇:检测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时域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