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成桩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8685.7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常青;苏志强;邹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常青;苏志强;邹延辉 |
主分类号: | E02D5/50 | 分类号: | E02D5/50;E02D5/30;E04C5/01;E04C5/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领域房屋基础建设中,将预制芯管与现浇方式结合的施工工艺中使用的带肋混凝土复合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础桩有以下几种形式:打入桩(预制)、干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水钻桩(正反循环)、钻孔压浆桩、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静压桩。其中:
1.打入预制桩由于在施工中震动和噪音较大且对桩身有一定的损坏及施工完的卸荷现象,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有的建筑公司没有打到预定深度就停止施工,遇有不均衡载荷造成歪楼。
2.干成孔混凝土灌注桩虽然造价低且施工简单,但承载力不高同时受到了地质条件局限可施工范围比较小。
3.水钻桩由于施工的工艺致使其在相同混凝土量的前题下承载力低,且施工进度缓慢,建设销率比较低
4.钻孔压浆桩虽然解决了多种复杂地质条件仍然能顺利施工且提高了同等混凝土体积桩的承载力,但在桩身混凝土的强度上受到了局限。在骨料的投放过程中如稍有不当,桩身底部的骨料很容易达不到规范要求,以致不同桩体强度差异较大,降低了桩的可靠性,造成歪楼。同时加大桩身要求的话,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限制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5.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虽然解决了承载力及混凝土强度的一些问题,但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自身原因及施工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形成断桩,降低了桩的可靠性。同时钢筋笼的施放有一定难度,只有比较少的公司施工到位,造成楼体隐患。
6.静压预制桩解决了桩身的混凝土强度及施工中的震动问题,但在施工中压入地下部分的桩容易向地层比较软弱方向偏移,形成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不能达到预想的轴心受压效果,危楼比例更高,为建筑物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同时由于设备体积过大移动缓慢,施工时容易产生死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桩,使桩基础的建筑物的桩基础更加牢固,提高了建筑物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合成桩,其组成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的钢筋骨架周围包覆混凝土共同形成横截面为环形的管桩体,所述的管桩体桩与合成桩安装的桩基孔之间有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桩表层。
所述的合成桩,所述的管桩体外侧带有内凹肋或外凸肋,所述的内凹肋为波纹状内凹肋或条形状内凹肋或点状内凹肋或螺旋状内凹肋,与所述的外凸肋为波纹状外凸肋或条形状外凸肋或点状外凸肋或螺旋状外凸肋。
所述的合成桩,所述的管桩体或者所述的钢筋骨架连接部位的端头具有连接承接口,所述的空心管桩体内填充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所述的钢筋骨架包括环形筋和与所述的环形筋固定连接的沿环形分布的承压筋。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管桩经过预制和时效处理,与现浇混凝土相比,施工周期内基础强度高。用稳定的高强度桩体作为骨架,形成的楼体不但整体施工速度快,而且承力部分在充分养生时效处理后进行施工,整体预后强度好,易于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由于进入基础的预制构件质量易于事先监测控制,有力的解决了建筑工地偷工减料、基础强度不够、压桩深度不够等等上述的背景技术中列举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为了减低施工费用和加快建筑周期的豆腐渣工程。
2.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管桩进行基础建设,操作简单、易于施工,桩基础的承载力大、安全可靠,经济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的桩身完整性好,不用依靠高噪声的打桩工艺的外力操作既能将管桩安放到位,桩自身的混凝土结构、承力性能不会受到破坏。
4.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带有外肋,表层与桩基孔的粘结好,握裹力强、基础牢固、工程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5.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在普通的地质条件下应用,而且在流沙、卵石、地下水位高、易塌孔的复杂条件下使用。同时承载力高,桩身混凝土强度好,质量可靠。
6.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带肋预制桩大大加强了预制部分与胶凝材料的结合,同时胶凝材料也使预制部分提高了整体性。
7.本实用新型能直观的判断桩的“完整性”“可靠性”使施工过程简单明了化;更容易在施工中解决地下施工质量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内凹肋、月牙肋管桩体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外凸肋、月牙肋管桩体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带肋管桩体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肋的条形状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肋的点状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肋的波纹状或者螺旋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常青;苏志强;邹延辉,未经王常青;苏志强;邹延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