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灶具用浓淡燃烧炉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8873.X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6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廖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58;F23D14/64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灶具 浓淡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炉头,尤其涉及一种灶具用浓淡燃烧炉头。
背景技术
目前的灶具一般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但以现有的燃烧技术无法有效降低NOX的废气排放,存在技术瓶颈。而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又很大,比如,当人们处在NO2的含量在0.5ppm的空气中,3~12个月就能引发支气管炎和部分肺气肿现象;处在NO2的含量在5ppm的空气中,就会感到有相当强的气味;处在NO2的含量在50ppm的空气中,只需要1分钟就会使人窒息;处在NO2的含量在100~150ppm的空气中,0.5~1小时就会发生肺气肿,有死亡的可能;处在NO2的含量大于200ppm的空气中,瞬时就有生命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灶具用浓淡燃烧炉头,该灶具用浓淡燃烧炉头结构简单,可使空气与燃气更加充分的混合,燃烧充分,有效降低NOX的生成量,同时,该炉头火力较大,还可满足中国人传统的爆炒需求。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灶具用浓淡燃烧炉头,主要由喷嘴固定座、引射器、炉盘和炉头组成,喷嘴固定座上设有大喷嘴,该大喷嘴正对引射器一端口;炉头上设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分别设有火孔,以使用状态为准,所述炉头内从外到内分别间隔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其中,第二空腔下端与外界相通,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至少设有两个通道相连;所述外环火盖上呈环状的间隔设有若干个外圈火孔、中圈火孔和内圈火孔,且中圈火孔形成淡火焰燃烧孔,外圈火孔和内圈火孔均形成浓燃烧火孔;所述外圈火孔与第一空腔连通,中圈火孔与第二空腔连通,内圈火孔与第三空腔连通;所述引射器包括内环引射器、外环引射器和炉盘引射器,且所述外环引射器为两个;所述内环引射器另一端口与内环火盖上的火孔相通,所述两外环引射器的另一端口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相通;所述炉盘内设有第四空腔,且该第四空腔位于第二空腔的正下方;所述炉盘上部环状设有若干个小喷嘴,该若干个小喷嘴内部分别与第四空腔相通,且该若干个小喷嘴正对第二空腔下端口,所述炉盘引射器的另一端口与所述炉盘内的第四空腔相通。燃烧时,燃气到达喷嘴固定座后,经由大喷嘴被送入到各个引射器内,燃气此时第一次引射进一定量空气并与之混合;其中,部分混合气体通过内环引射器进入炉头内环火盖,在燃烧时形成内环火焰;另有部分混合气体,通过两外环引射器进入炉头内的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内,由于该第一、三空腔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通道相连,混合气体在第一、三空腔内可以自由流通,从而达到均匀混合,最终从外环火盖上的外圈火孔和内圈火孔中流出,燃烧时形成两圈外环浓火焰;还有部分混合气体,通过炉盘引射器被带入到炉盘内的第四空腔内,再由炉盘上部的一圈小喷嘴被送入到炉头的第二空腔内,此过程中混合气体还会再次引射一部分空气进入第二空腔,形成二次混合,之后混合气体从外环火盖上的中圈火孔中流出,燃烧时形成外环淡火焰。另外,该外环淡火焰引射空气的次数可根据需要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头内的第二空腔包括若干个小空腔,该若干个小空腔的数目与所述若干个小喷嘴的数目相同,所述若干个小喷嘴分别正对该若干个小空腔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炉盘引射器至少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小喷嘴和小空腔的数目至少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环火盖上形成两圈浓火焰,并在中间形成一圈淡火焰,该淡火焰至少经过两次引射,可与空气有效的充分接触,因此燃烧时会形成脱火现象,由于两侧是常规燃烧的浓火焰,燃气在燃烧时,淡火焰被浓火焰拉住,在某一定的高度达到平衡,浓火焰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淡火焰拉长,使其温度降低,从而有效的控制NOX的生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喷嘴固定座 2——炉盘
3——炉头 4——内环火盖
5——外环火盖 31——第一空腔
32——第二空腔 33——第三空腔
51——外圈火孔 52——中圈火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88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点三维分光组合光学系统
- 下一篇:钛宝石可调谐激光器光束准直、整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