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9275.4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9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辉;陈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志辉;陈民 |
主分类号: | H03K17/28 | 分类号: | H03K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071 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民用的带延时关闭功能的电子开关多为满足某条件后触发开启,同时开始计时,当开关开启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不能开启任意时间。现有的电子开关具有以下缺陷:或不能接感性负载,例如节能灯、荧光灯等;或当负载为节能灯时,开关关闭前节能灯闪烁;或采用非二线制设计,需要重新进行特殊线路布置才能接入使用;或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难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是与各种负载串联后接于供电线上,由控制开关控制,控制开关切换至导通端后能够开启任意时间,控制开关切换至关断端后延时切断电源供应的电子开关;所述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由两个外接端口引入的导线供电并控制这两个端口间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所述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有提示用户延时切断电源供应功能启动的指示信号;所述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有储能电路,为控制开关切换至关断端后的开关电路提供维持其导通的基础电流;所述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有放大电路,其将储能机构提供的电流进行放大,令放大后的电流有足够的强度触发开关电路的导通;所述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有开关电路触发电流不足前自关断电路。上述储能电路、放大电路、自关断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实现了一种能够开启任意时间,关闭后延时切断电源供应的电子开关,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特殊的延时方案,待机功耗低,待机时电流小,开启、关闭迅速;二线制设计,无需重新进行线路布置,可以直接替代机械开关接入使用;可以接感性负载,且负载为节能灯时,开关关闭前节能灯不闪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常开并能延时关闭的电子开关包括整流电路、压差电路、开关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功能指示电路和控制开关。其中,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储能电路、放大电路和自关断电路。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各个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整流电路,其输入端与市电网相连,其正极输出端连接压差电路的第一端、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正极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公共端,其负极输出端接地;
压差电路,其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正极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所述公共端,其第二端连接开关电路的电源正极输入端与功能指示电路的第一端;
开关电路,其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压差电路的所述第二端,其接地端接地,其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功能指示电路,其第一端连接分别连接压差电路的所述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控制开关的关断端;
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储能电路、自关断电路和放大电路;储能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开关的导通端,其第二端接地,其第三端连接放大电路和自关断电路的第三端;自关断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正极输入端,其第二端接地;放大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电源正极输入端,其第二端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的所述信号输入端。
在开关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当控制开关的公共端与关断端连接时,通过功能指示电路指示用户电子开关的延时切断电源功能启动;当控制开关的所述公共端与导通端连接或已经切断电源供应时,功能指示电路停止工作。
下面对该电子开关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开关通过两个外接端口(输入端)与负载串联后接入市电网,进入本电子开关的市电经过整流电路进行整流后,得到本电子开关其它单元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其中,整流电路可以但不限于以下之一:全波整流电路、半波整流电路和整流桥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志辉;陈民,未经梁志辉;陈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9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体酮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变频及无功补偿综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