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套式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9498.0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9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娜;齐慧敏;王海波;刘忠生;彭德强;朴勇;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套式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夹套式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轻质油品含有大量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储存、销售和装卸等过程中存在巨大的蒸发损耗,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极大损失,也污染环境,同时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和各种危害性。而且随着近年来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油品装卸场所周围的空气中烃类浓度已经远远超过环保法规的要求,因此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必要。
目前油气回收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吸收法具有工艺简单成熟、油气回收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吸收法是将油气与适当的吸收剂接触,气体中的轻烃组分溶解在吸收剂中,使气体达标排放。吸收法又分为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两种,常压常温吸收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熟、投资及操作费用低,缺点是排放的尾气无法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常压低温吸收法的优点是油气回收率高,能使尾气在很低的水平达标排放,缺点是工艺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高,因而许多研究者将油气吸收方法与其他油气回收方法组合起来以使尾气达标排放。
CN101015760提出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整个油气回收过程分为四部分:吸收塔吸收分离,吸附塔吸附分离、解吸卧罐解吸浓缩以及回收塔吸收回收的过程,其中吸收、解吸部分的设备不紧凑、占地面积大、能耗高。CN101185825提出一种将吸收法与膜分离法的集成工艺,该方法将整个油气回收过程分为吸收、解吸、膜分离和回收四部分,该方法虽然能使尾气中的烃浓度达标排放,但是工艺流程过于复杂,设备投资及运转费用也随之较大,不适合在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应用。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常压常温吸收然后再用其他油气回收方法来控制尾气浓度。这样选择油气回收方法的原因是常压常温吸收法油气回收率低,回收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油气吸收是放热过程,油气中烃类组分的浓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温度的升高会大大降低油气吸收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常压常温油气回收率低、常压低温油气回收设备和操作费用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套式油气回收装置及方法来抑制常压常温法油气回收率下降,提高油气回收率,使尾气中烃类组分浓度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夹套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上部设置贫吸收剂喷淋装置,吸收塔下部设置油气分散器,吸收塔顶部设置尾气排放管路,吸收塔底部设置富吸收剂排出管路,在吸收塔吸收剂和油气的接触区外部设置夹套,夹套与吸收塔外设置的制冷设备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为夹套式,夹套装在吸收塔外部,在夹套和器壁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成为制冷剂流动的通道。为了提高制冷剂与塔内气液混合物的传热效果,在夹套内设置3-5个环形挡板,环形挡板与夹套或器壁之间设置适当环隙,以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制冷剂是自上而下向夹套内引入的,目的是使进入夹套内的新鲜制冷剂先给塔顶冷却降温,有利于控制塔顶排放气烃类浓度在很低的水平。
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采用常规的填料塔或鼓泡塔。
本实用新型中,开工时先将制冷剂注入夹套中,待塔内温度降至10℃以下时再通入油气和吸收剂。正常生产时,制冷剂一直循环使用,且为了保证吸收效果塔顶温度不得高于15℃,若高于15℃可以加大制冷剂的流量,或者停工降温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不控制装置外来油气和吸收剂温度。
本实用新型中,制冷剂进吸收塔顶的温度为-10~-5℃,可以根据塔顶温度和尾气中烃类浓度进行调节。当塔顶温度高于10℃时适当增加制冷剂流量,当塔顶温度低于5℃时,适当减少制冷剂流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贫吸收油可以为成品或半成品的汽油、煤油或轻柴油,优选轻柴油。
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的液气比为50-80L/m3。
本实用新型抑制油气吸收塔内吸收效率下降的装置有如下优点:
1、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方便使用。
2、不需要与其他油气回收方法的组合就能使尾气达标排放,不形成二次污染。
3、不需要对吸收剂进行低温冷却,省掉了换热器、机泵等设备,减少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构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9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粉机的齿圈
- 下一篇:聚四氟乙烯和聚酰亚胺纤维水刺复合过滤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