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降压转换充电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69723.0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1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彬斌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降压 转换 充电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降压转换充电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多媒体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与这些产品相对应的充电器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按照充电器的使用场合,可以分成家用型充电器和直流降压电器,一般手机自带的充电器多数是家用型,即交流输入型,直流降压电器是一种直流输入型的充电器,它的出现使移动设备的充电场合更加多样化,直流降压电器的输入电压12~36V,输出电压5.1±0.1V,输出电流750±50mA,充电器在给电池充电时,如果充电电流过大,可能会导致电池发热、寿命减短、甚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精确,具有短路保护电路的直流降压转换充电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直流降压转换充电器装置,包括AP3003构建的基本降压电路、恒流恒压(CC/CV)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所述AP3003构建的基本降压电路采用分压电阻RA和RB来设定输出电压,恒流恒压(CC/CV)电路采样电阻输出的电流,经过运算放大器AS358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二极管送到AP3003的FB管脚,短路保护电路由晶体管采样输出电压。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直流降压转换充电器装置采用恒流恒压(CC/CV)功能,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且短路保护电路保证了充电器不因为短路时输入功率过大而烧毁,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控制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P3003构建的基本降压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恒流恒压(CC/CV)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短路保护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降压转换充电器装置,包括AP3003构建的基本降压电路、恒流恒压(CC/CV)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
如图2所示,AP3003构建的基本降压电路是整个直流降压电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提供必须的电压和电流,采用分压电阻RA和RB来设定输出电压,CFF电容可以增加环路的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取值范围为10~33nF。
如图3所示,恒流恒压(CC/CV)电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恒流环:采样电阻RS采样输出电流IO,经过运算放大器AS358_1进行放大,放大倍数由R2/R1决定(R1=R3,R2=R4),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二极管D1送到AP3003的FB管脚;另一部分是恒压环:电阻RA和RB采样输出电压VO,经过AS358_2和二极管D2送到AP3003的FB管脚。其中,VD1、VD2分别是二极管D1和D2的正向导通电压,VREF是AP3003内部的基准电压。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Rs、R2、R1、RA、RB和二极管,得到恒流点为750mA,恒压点为5V的直流降压电器系统。
如图4所示,短路保护电路利用一个晶体管来采样输出电压,根据输出电压在短路前后的状态变化判断是否发生短路,从而实现保护功能。电路图中的发光二极管做指示灯,短路发生后,发光二极管D3点亮,消除短路后,重新启动电源,电路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短路发生后,输出电压经过电阻RA和RB采样得到电压值无法维持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断开,电容C1被充电,连接AP3003的EN管脚的电压VEN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压不断升高,电压VEN一旦高于EN管脚的阈值电压,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实现了短路保护的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彬斌,未经李彬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9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制造执行系统的性能
- 下一篇:条形码图像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