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0470.9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3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盛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盛能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自行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折叠自行车架的技术,尤指一种利用转轴部及快拆管束等构件的设置,以大量减少折收时间及缩小折收后的体积,更能降低制造成本的折叠自行车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提高,节能省碳的观念也已渐渐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加上现代人对休闲活动及身体健康的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以自行车来当作代步工具或是健身休闲的工具。自行车不仅可取代其它交通工具,又能避免一般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废气而对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另一方面又能藉由骑乘自行车达到运动及强健身心的目的,也因此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台以上的自行车。
由于自行车体积庞大,若要外出携带使用,必须将自行车安装在车辆的后方或顶部,但在安装时不仅费时又可能刮伤车辆的金属表面,且将自行车安装在车辆后方或顶部,若没有稳固的定位,很容易在路程中松动或脱落,影响行车顺畅,更甚者会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让自行车更容易收藏及携带,所以市面上也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折叠自行车架,主要诉求就是可将自行车的体积折叠缩小,以便于外出携带使用。传统的折叠自行车架结构都是利用折叠盒及连杆或插销将车架从中间对折,使前轮和后轮靠在一起,车头也一样利用折收盒及连杆,使车头立管对折。然而,此种现有技术的折收盒较不美观,且折收盒内部的连杆很容易出现故障,并且维修不易,再者,折收盒焊接部位也很容易断裂。另外,折收盒只能朝固定方向折收,所以使用上也较不便利。且车头在折收后,要重新组装时需要花更多时间调整车头角度,导致实用性降低。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折叠自行车架,除了整体结构单纯,更能节省折收时间,提升使用时的便利性,且能降低制造成本及延长使用寿命,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架,透过转轴部及快拆管束,能快速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大幅缩减折收时间,提升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架,车头设有快速定位装置,能快速折收定位,避免浪费组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架,整体结构单纯,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架,包含一后脚架转轴、一前车架以及一车头。后脚架转轴具有一后脚架及连接于后脚架前方的转轴部,后脚架设置有一后车轮。前车架设置于后脚架转轴的上方,前车架具有一枢管,枢管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转轴部内,使前车架能相对后脚架转动,且前车架的末端设有上快拆管束及下快拆管束,下快拆管束固定在后脚架的顶端,上快拆管束固定一座垫杆,且前车架设有一前车轮。车头设有快速定位装置,以能快速脱离及组装于前车架顶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快速定位装置包含设于车头内侧的快速定位管束及一定位凸块。快速定位管束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有复数上凹槽及下凹槽,定位凸块顶端设有复数凸部,以令该凹槽与该凸部相互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架主要透过转轴部及上、下快速管束的设置,使后脚架能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以快速折收。同样的车头部份透过快速定位管束能快速将车头分离收纳,重新组装时,又能透过凹槽及定位凸块的设置,快速正确定位,缩短车头调整时间,进而能提升整体实用性。再者,整体结构单纯,且结构不易损坏,所以能延长使用寿命及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架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折叠自行车架
11----后脚架转轴
110---转轴部
111---后脚架
112---安全螺丝
12----前车架
120---枢管
121---上快拆管束
122---下快拆管束
123---座垫杆
124---座垫
13----车头
130---快速定位装置
131---快速定位管束
1311--上凹槽
1312--下凹槽
132---定位凸块
1321--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盛能,未经吴盛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0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凝汽器牺牲阳极块装置
- 下一篇:高安全性燃料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