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极卸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70508.2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6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叶凡;孔祥彦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拆卸焊接电极杆上的电极头的电极卸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焊接电极用电极卸具的结构,电极卸具有主体1,主体的一端为锥形,即上端面为斜面,下端面为水平面,在斜面上开设有凹槽2,凹槽2由斜面延伸至下端的水平面。需要拆卸电极杆上的电极头时,将电极头6与电极杆5之间的缩颈部位5a卡入凹槽2,上下撬主体或者用锤子向下砸主体,便可将电极头6从电极杆5上卸下。采用这种电极卸具拆卸电极头,电极卸具上下撬动时,电极卸具上端的斜面挤压电极杆,使得电极杆产生变形,在电极杆上重新装上新的电极头时,电极杆与电极头之间存在缝隙,使得电极杆与电极头之间密封不严,容易出现漏水现象,严重影响了焊接的质量;并且,由于这种电极卸具的凹槽穿透卸具主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拆卸电极头时,在锤子或者卸具主体的作用下,电极头从电极杆上脱落时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掉落在地上,使得电极头四处飞溅,不利于电极头的回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极卸具,采用该电极卸具拆卸电极头时,不会使电极杆发生变形,并且卸下的电极头能够快速的回收,电极卸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极卸具,包括主体,主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待卸电极的电极头的凹槽,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有卡块。
其中,主体上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固定有挡块,挡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待卸电极的电极杆相配合的定位槽。
特别是,主体的一端连接有手柄,手柄具有与凹槽连通的空心内腔。
特别是,凹槽可以为多个,每个凹槽的顶部内壁上都固定有卡块;多个凹槽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多个凹槽的顶部开口宽度不等。
此外,手柄的末端连接有用于收集卸下的电极头的收集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卸下的电极头掉落在凹槽内,并由凹槽通过手柄的空心内腔落入收集袋内得到收集,有利于电极头的快速回收;
2、在凹槽的上方设置挡块,挡块上设置与电极杆相配合的定位槽,以便保持卸具与电极杆的垂直,用锤子向下锤击卸具时,作用力不会发生偏斜,从而避免了电极头对电极杆的挤压使得电极杆发生变形,保证了电极杆的再次利用;
3、一个电极卸具上可设置多个凹槽,以便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极头的拆卸,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电极卸具的主视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现有技术电极卸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卸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侧放大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卸具拆卸电极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具有多个凹槽的电极卸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2、凹槽;2a、卡块;3、手柄;3a、空心内腔;4、4’挡块;4a、4a’、定位槽;5、电极杆;5a、缩颈部位;6、电极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卸具的俯视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卸具具有主体1,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3,主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长条形的凹槽2,用于容纳待卸电极的电极头6,凹槽2的始端位于主体1的另一端,凹槽2的末端形成半圆形,以便与电极头6的圆柱面相配合。
如图3电极卸具的右侧视图所示,凹槽2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U型,以便于电极头6的形状相配合,凹槽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有卡块2a,使得凹槽顶部开口宽度小于凹槽内部宽度,卡块2a的下端面水平,并且卡块2a的下端面抵靠在电极头6上端面上。
如图3a所示,当采用电极卸具拆卸焊接电极上的电极头6时,将电极头6由位于主体1另一端的凹槽2开口(如图2所示)推入凹槽2内,卡块2a刚好卡入电极头6与电极杆5之间的缩颈部位5a,卡块2a的下端面抵靠在电极头6的上端面上,用锤子向下锤击主体1的上端面,卡块2a便对电极头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电极头6脱离电极杆5,脱落下的电极头6掉落在凹槽2内得到收集。
再如图2、3所示,主体1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挡块4,挡块4位于长条形凹槽2的末端,挡块4上开设有半圆形的定位槽4a,以便容纳电极杆5。半圆形定位槽4a与凹槽2末端的半圆同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0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