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托辊轴承用密封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0870.X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居华;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华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F16C33/78;F16C3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12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轴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辊配件,特别是公开一种托辊轴承用密封圈。
背景技术
托辊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着托辊寿命。在煤矿井下,污染物主要是淋水和煤泥,在钢铁厂、水泥厂和电厂,污染物主要是粉尘。众所周知,水或粉尘进入轴承后,都会将轴承中的润滑脂污染,轴承得不到润滑,寿命即减少几百倍,很快就会失效,或者被粉尘卡死,托辊也随即报废。传统注油式密封、唇式密封等产品,都是没有办法情况下的补救措施。因为一条输送带上用到的托辊数量就达几千根之多,安装的位置都基本都很隐蔽,在输送带下方。采用注油的方式,则非常困难。而且注油的方法也不能将进入轴承润滑脂中的污染物排挤出去,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唇式密封虽然起初的密封效果很好,但污染物中的颗粒能够很快将密封唇磨损,失去密封的作用。不但托辊的寿命无法保证,而且旋转阻力比较大,造成能源的耗费。对输送带和托辊管壁都有严重磨损;骨架油封,寿命短,对轴的磨损也十分严重,使用效果不理想,而且粉尘进入密封腹腔,使油液发生乳化,导致润滑失效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造成系统出现异常现象需重新换油,设备维护费用成本提高。
摩擦和磨损是接触型密封中必然存在的问题。接触型动密封的密封圈与被密封圈相接触,由于有相对运动而产生摩擦,导致发热和零件表面的磨损,这是引起泄漏及密封圈损坏的主要原因。
因此托辊的密封设计则是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往复运动优、转动灵活、耐压、耐高速、耐热、耐寒、耐久性优的托辊轴承用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托辊轴承用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呈环形容器状的内密封圈、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的开口相对,内密封圈镶嵌在外密封圈内,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镶嵌后的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所述内密封圈、外密封圈上分别设有同心环状的内密封齿、外密封齿,所述内密封圈上的内密封齿与外密封圈上的外密封齿之间相互交错,形成迷宫式的曲折空隙。
所述内密封圈上的内密封齿有2~4层。
所述内密封齿的各层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外密封圈上的外密封齿有2~4层。
所述外密封齿的各层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外密封齿的高度小于外密封圈壁的高度,所述内密封圈壁的高度小于内密封齿的高度,所述内密封圈壁的高度小于外密封圈壁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内外迷宫式密封的结构使得密封圈转动灵活、耐压性好,耐高速、耐热、耐寒、耐久,克服了现有技术因橡胶骨架油封磨损轴、易老化、更换频繁的缺点;利用改变物体流动方向的方法,阻止了淋水、粉尘、煤泥等在万有引力原理的作用下,产生轴向流动而进入托辊密封结构中的趋势,有效保证并延长了托辊中轴承的正常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内密封圈外为圆柱形,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组合成第一圈圆柱形迷宫和第二圈圆柱形迷宫;内密封圈的底部与轴承之间形成储油室;从而达到轴承防水、防尘的功能;同时密封是非接触式的,故托辊的旋转阻力也满足国际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密封圈内密封齿一侧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密封圈外密封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密封圈;2、内密封圈;3、外密封齿;4、内密封齿;5、曲折空隙;6、外密封圈壁;7、内密封圈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呈环形容器状的内密封圈2、外密封圈1,所述内密封圈2与外密封圈1的开口相对,内密封圈2镶嵌在外密封圈1内,内密封圈2与外密封圈1镶嵌后的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如图1~图3所示。所述内密封圈2、外密封圈1上分别设有同心环状的内密封齿4、外密封齿3,如图4、图5所示。所述内密封圈2上的内密封齿4有2~4层,所述内密封齿4的各层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外密封圈1上的外密封齿3有2~4层,所述外密封齿3的各层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外密封齿3的高度小于外密封圈壁6的高度,所述内密封圈壁7的高度小于内密封齿4的高度,所述内密封圈壁7的高度小于外密封圈壁6的高度。所述内密封圈2上的内密封齿4与外密封圈1上的外密封齿3之间相互交错,形成迷宫式的曲折空隙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华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华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0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皂冷打印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外接有供墨导管的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