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轴复式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71204.8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0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全斌 |
主分类号: | A63G27/00 | 分类号: | A63G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 ||
技术领域:
本项娱乐设备是用于观览胜景及风光,它是一种复合式逆向旋转的观览车。
背景技术:
现有观览车技术接为独轮,且是同一方向旋转,另外仅有直径大小变化而已,或是有些多轮,且不同方向旋转,但没有在同一个中心点上,那些仅能做小直径的观览车,直径不超过四十米,且不具有景观效果,在以现有大直径的观览车与本项观览车做比较,它们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占地面积与空间大,但方向单一乘载量少,中心部位却未有加以利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这些同常是地标性观览车,直径在百米以上。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主要功能及结构解说在以下阐述,马达(1-2)与马达(3-2)在同一转向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原因外圈齿槽(5)配合站台底坐内部的齿轮(3-1)在马达(3-2)驱动情况下旋转时方向将会相反,因为是外接,形成轴心转向不同,所以有此可知内圈齿槽(4)与站台顶部内的齿轮(1-1)转向相同,因为是内接,且同轴心。
将观览车的外圈齿槽(5)与均分支撑杆桥接于环闭型的内构双槽式轨道(2).而环闭型的内构双槽式轨道(2)内是由内壁埋头螺丝及榫眼对接相接合,从外表无法看出来,先将固定键(2-6)两侧的轮毂(2-2)与固定活动轴(2-5)和固定活动轴专用螺丝(2-4)相接合在嵌入传动钢圈(2-7)并将它置入内侧轨道(2-3),再从上面在旋上埋头螺丝在与外侧轨道(2-1)接合,同时配合内圈齿槽(4)与H型支撑杆(8)桥接,接下来是站台(6)架起来 与主体支撑架接合,同时将站台顶部(1)及站台底座两侧(3)与站台(6)接合。
先将齿轮(1-1)放进顶部(1-4)两侧内壁的齿槽内,在从两侧将马达(1-2)夹入顶部(1-4)内,然后将螺丝(1-3)与马达(1-2)固定在顶部内(1-4)在从外部用螺丝将齿轮(1-1)锁于马达(1-2)上,在将螺丝(1-5)锁于顶部(1-4)上面,在将它与螺(1-6)固定在站台的天花板上;在叙述下面底座前后各两侧的驱动装置,先将马达(3-3)放入底座前侧外壳(3-4)将螺丝(3-3)锁上,在与后面的站台(6)的内槽对接,在将外部两侧与上下的螺丝(3-5)和(3-6)结合,在从前方将齿轮放入(3-4)并将螺丝锁在齿轮(3-1)于马达(3-2)上。
附图说明:
附图一 主式图;组合立体图
附图二 内构双槽式轨道(2)立体剖面图;分成外侧轨道(2-1)、轮毂(2-2)、内侧轨道(2-3)、固定活动轴专用螺丝(2-4)、固定活动轴(2-5)、固定键(2-6)、传动钢圈(2-7)。
附图三 站台立体分解图;主要共分三项站台顶部(1)、站台中间(6)、站台底座(3),细部分解为齿轮(1-1)、马达(1-2)、底部固定螺丝(1-3)、顶板外部壳(1-4)、上侧固定螺丝(1-5)、两侧固定螺丝(1-6);齿轮(3-1)、马达(3-2)、底部固定螺(3-3)、底座前侧外壳(3-4)、两侧固定螺丝(3-5)、上侧固定螺丝(3-6)
附图四 马达逆时针转向示意图
附图五 马达顺时针转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循各步骤组合,先将主体支撑架(7)组合完成,在将观览车的外圈齿槽(5)与均分支撑杆桥接于环闭型的内构双槽式轨道(2),而环闭型的内构双槽式轨道(2)内是由内壁埋头螺丝及榫眼对接相接合,从外表无法看出来,先将固定键(2-6)两侧的轮毂(2-2)与固定活动轴(2-5)和固定活动轴专用螺丝(2-4)相接合在嵌入传动钢圈(2-7),并将它置入内侧轨道(2-3),再从上面在旋上埋头螺丝在与外侧轨道(2-1)接合,同时配合内圈齿槽(4)与H型支撑杆(8)桥接,接下来是站台(6)架起来与主体支撑架接合,同时将站台顶部(1)及站台底座两侧(3)与站台(6)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全斌,未经朱全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1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