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收割机的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1744.6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1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朱中元;宋长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中元;宋长福 |
主分类号: | A01D57/26 | 分类号: | A01D5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21 黑龙江省齐齐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收割机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收割机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高梁等秸秆作物在我国种植广泛,大面积的收割很多地方采用了秸秆收割机操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耽搁农时少。收割机器类似授权公告号CN 2389464Y公布的结构,底部具有切割旋刀切割秸秆根部,通过拨杆装置最终将秸秆传送到收割机头部的侧边。现有的收割机器,切割后的秸秆连续的铺倒在一侧,分布不集中,收集麻烦,劳动强度大;放倒的秸秆会在他人的种植区内或不易收集的地方;机器拨杆装置无方向调整结构时,一垄割完后,另一垄收割需返回始端重新从开始,确保放倒秸秆便于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秸秆收割机传送在侧边带来的诸多问题,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秸秆收割机的输送装置,将秸秆传送至机器后部并实现定量卸载,提高收割和收集效率,使得收割更加合理快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秸秆收割机的输送装置,包括一前端输送部分,包括一第一底板,固定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护栏,还包括一侧边输送部分和一后端的定量卸载装置;前端输送部分和侧边输送部分呈L形;在前端输送部分和侧边输送部分环绕有一上链条和一下链条,一套驱动上链条和下链条的传动机构,固定在上链条和下链条上的刮板,所述的刮板与链条运动方向呈角≤90°;在侧边输送部分还具有一与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二底板,在第二底板上固定有一面第二护栏,位于刮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还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前端输送部分和侧边输送部分呈角70°~85°。
所述的第二护栏前端具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的弹簧片。
所述的侧边输送部分后端有一弧形导向装置。
所述的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内侧设有弹簧条。
所述的第二护栏上固定有一护杆,护杆与第二护栏的立杆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护杆的后端是一弯曲弧度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收割机的输送装置,能将秸秆直接输送至机器的后端,并能实现存储一定量后集中放置,方便收割后期收集;秸秆放置合理,避开了放置区域的限制,且能切割操作。该装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链条及刮板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收割机的输送装置,包括一前端输送部分1,一侧边输送部分3和一后端的定量卸载装置5。前端输送部分1包括一第一底板10,在第一底板10上具有一面第一护栏11,第一护栏1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独立支架13,图1设有7组,在每个独立支架13上部固定有三角拨杆部件14,起到对每垄秸秆作物分道,便于底部的牙盘15切割,在独立支架13上还固定有两组弹簧条16,弹簧条16末端向左延伸,对输送中得到秸秆起到压贴站立的效果。在第一底板10的前侧还有一排配合牙盘15切割的牙剪17。
前端输送部分1和侧边输送部分3呈L形,角度α呈60°~90°,优选70°~85°,在前端输送部分1与定量卸载装置5结构平行时,α小于90度,有利于侧边输送部分3输出的秸秆输送在定量卸载装置5内。
在前端输送部分1和侧边输送部分3环绕有一上链条20和下链条21,在上链条20和下链条21上固定有刮板22,如图2所示。机器开动时,上链条20和下链条21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运动,带动刮板22向侧边及后端运动,机器向前行驶,三角拨杆部件14将秸秆分道,由牙盘15和牙剪17切割秸秆,使得割断秸秆进入刮板22之间的槽内,并输送至后端。刮板22在链条上均匀分布,数量可达50条以上,刮板间间距10~20公分为宜,为使得刮板22在运动时更容易将秸秆向前带动,刮板22与链条运动方向呈角≤90°。上链条20和下链条21运动通过一套的传动机构23驱动,传动机构23包括一现有技术的动力装置,如拖拉机发动机;一槽轮24;一变速箱25;多组立轴26和固定轴27等转动轴,保持链条运行流畅。如图3所示的立轴26,由一立轴杆40、一组固定在立轴杆上的上轴承41和下轴承42,和一组固定在立轴杆40上、上下轴承41、42内的上牙轮43和下牙轮44组成。立轴26和固定轴27都可活动的固定在输送装置的主体支架4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中元;宋长福,未经朱中元;宋长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1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