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1805.9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6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雷 |
主分类号: | A61B17/82 | 分类号: | A61B17/8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复合 缝合 针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中,为了将粉碎性骨折更好地复位,大部分医师都有采用钢丝捆扎骨折块体的经历。随着人们对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业内认为采用钢丝捆扎粉碎性骨折尽管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但是钢丝有阻碍和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的不足之处,导致了骨不连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近几年来,有些医师提出使用普通的可吸收缝合线,代替钢丝对粉碎性骨折进行捆扎,因为可吸收缝合线一般在术后3-6个月即能在体内被降解吸收,对骨折愈合影响较小,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普通的可吸收缝合线在捆绑骨块时,缺乏合适的贯穿引导针,又因线体本身刚性不足,使手术医师的操作时费又费力,存在严重影响手术进度和效果的缺陷。此外,在目前骨科手术中,采用钢丝张力带或简单的钢丝拉力固定,治疗一些张力性骨折或部分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时,均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手术后都需要行二次内固定手术取出钢丝,又一次使患者遭受身心痛苦和增加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医用缝合针线作结构上的改进,使改进后的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能实现人体某些特殊部位手术的顺利缝合;能完成骨科手术中捆绑骨折骨块、对骨伤部位起张力和拉力固定作用以及在关节镜下修复关节内损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一种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主要由缝合线、细径钢丝、中空导管针组成,所述的缝合线为中空缝合线;所述的细径钢丝设置在中空缝合线之中,所述中空缝合线和细径钢丝构成的复合缝合线一端贯穿于中空导管针体体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
所述的中空缝合线包覆粘附于细径钢丝表面,中空缝合线的中空径与细径钢丝径相一致;
所述的细径钢丝的丝径为0.4-1.0毫米之间;
所述的中空导管针的管体内径与复合缝合线的线体外径相一致;
所述的中空导管针针体的尾端为锥形内腔;
所述的中空导管针的导管或呈硬、软质地的或呈硬质直管形,或呈硬、软质地的弯管形;管体的前端口为斜切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缝合线的线体具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可代替钢丝内固定;
(二)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导管针前端呈斜切口,有利于中空导管针在软组织或骨隧道内穿刺突破或贯穿引导缝合,中空导管针的不同形状和取材质地可以满足不同的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的需要;
(三)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导管针针体的尾端为锥形内腔,有利于手术中二次复合缝合线的贯穿,原位重复使用;也利于中空导管针从复合缝合线端脱下并从其尾部退出,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再穿刺或贯穿;
(四)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缝合线的线体在结扎前,将细径钢丝从中空缝合线的尾端细心抽出。
以上有益效果克服了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该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起到了传统缝合线所不能具有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中空导管针为直管形);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导管针为直管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导管针为弯管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1图所示,
本手术用复合缝合针线主要由中空缝合线1、细径钢丝2、中空导管针3组成。其中细径钢丝穿在中空缝合线之中;中空缝合线1、细径钢丝2组成的复合缝合针线贯穿于中空导管针内,中空导管针针体的尾端32设有锥形内腔。细径钢丝的直径为0.7毫米,与中空缝合线的内径相一致;中空导管针管体的内径与中空缝合线的外径相一致,中空导管针为软质材质,可根据手术操作需要作弯管状。所述中空缝合线的材质须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选用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的材料均可。
如2图所示,中空导管针管体为直形管,前端管口32为斜切口。
如3图所示,中空导管针管为弯形管状。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是,取缝合线的线径为1.2毫米,中空径为0.8毫米;细径钢丝的丝径为0.8毫米;中空导管针锥形内腔最大内径为2.0毫米,主体内径为1.2毫米。
以上各组件的材质均为符合国家医用标准的优质品,成品经严格的灭菌消毒工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雷,未经张春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1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