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深层稠油热力举升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572253.3 申请日: 2010-10-22
公开(公告)号: CN201843599U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郑惠光;吕成远;王步娥;龙秋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分类号: E21B43/24 分类号: E21B43/24
代理公司: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代理人: 韦庆文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深层 热力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层稠油热力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塔河超深层稠油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稠油在地层流入井筒过程中表现为常规原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又表现出特重质稠油的特点。目前采用的是掺稀降粘工艺生产(请参考“塔河油田掺稀降黏工艺”,梅春明,李柏林,《石油钻探技术》,2009,37(1))。掺稀降粘工艺对稀油的需求大,常常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为此,现有的技术中又出现了乳化降粘、油溶性化学降粘和流动改进剂降粘工艺,但由于稠油性质差异性大,目前难以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药剂或配方来进行推广应用。现有技术中也曾经采用保温油管、电热吊杆和电缆加热等稠油开采工艺技术,但均未取得很好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另外一种途径是采用热力方法,热力方法通常有两大类型。第一类方法是采用热介质循环加热的办法进行加温降粘,其包括三种,第一种:在空心抽油杆内套装隔热管后,它们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空心抽油杆的下端部封堵后与隔热管的下端口贯通,隔热管和空心杆内环形空腔的上端口分别于外接循环管线连接,再与油管和抽油泵配套使用的“三管”采油方式,如专利号为CN97249424.3、CN00212199.9、CN200520088956.8、CN01106061.1、CN200920006874.2、CN200820173554.1、CN200820023996.8、CN200810016847.3、CN200810015496.4的这些专利中,有的采用热油作为热介质循环加热,有的则采用蒸汽循环加热。专利号为CN200910074355.4的专利则直接采用双空心抽油杆对井内稠油循环加热,实际是“三管”采油方式的简化。第二种:是在油管外套装小套管,在油管与小套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小套管与油井套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油管与小套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内注入热流体加热油管中的稠油使其降粘,注入的热流体从小套管与油井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返回地面。如专利号为CN99224856.6、CN200820103747.X的专利。第三种:是直接下入一个蒸汽管,蒸汽管内有一根中心管,蒸汽管内壁与中心管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通过蒸汽管外壁向外散热,加热井中流体,需要与其平行的采油管柱进行采油,如专利号为CN03280758.9;CN200720173193.6的专利,稠油热采井筒加热器,井中有一进汽加热管,一出汽加热管,中间是生产管柱,其下部连接有抽油泵及筛管。在抽油泵及筛管下方有一环形散热器,一边连接进汽加热管,另一边连着出汽加热管。蒸汽加热还可以避免用电不当所造成的火灾事故。所有这些方法都存在热介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另外,第二种方法如果注入的热流体是蒸汽,则只适合在热采井中使用。

第二类方法是采用热介质作为动力源驱动喷射泵进行加温降粘同时将稠油举升至地面。文献(“湿蒸汽驱动喷射泵采油技术在单56块中的应用”,徐宏国、张树华,《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23(5))介绍了用饱和水蒸气代替普通动力液,驱动喷射泵工作。动力液沿隔热管下行驱动井下喷射泵,混合液沿油套环空举升到地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热采井,生产井通常是预应力完井的。深层稠油井目前不能实施热采,通常也不会进行预应力完井,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生产会对生产井产生破坏,严重的可能会使生产井报废,因此不能采用这种方法。专利号为CN200920018969.6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抽稠油水力喷射泵,其流动通道与上述文献介绍的相同,如果动力液采用蒸汽,则存在一样的问题,若动力液不采用蒸汽,而采用热能低的、不足以破坏生产井筒的动力液,则所携带的热能不足以起到举升流体的加温降粘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超深层稠油热力举升装置,使得超深层稠油被顺利地举升到地面,同时使蒸汽热能损失降低,并避免蒸汽与油井套管的直接接触而造成的油井套管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深层稠油热力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深层稠油热力举升装置包括蒸汽管1、水力喷射泵2、隔热油管3以及水力喷射泵尾管5;

所述隔热油管3的上端卡装在油井套管13的入口处,下端通过固定器9固定在油井套管13内;

在所述隔热油管3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蒸汽管1、水力喷射泵2和水力喷射泵尾管5;蒸汽管1与水力喷射泵2的进汽口连通,水力喷射泵2的出口与水力喷射泵尾管5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2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