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3665.9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伟钢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7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设备的制造技术,尤其是能快速分离出各种矿物油中已乳化的溶解水水分的滤油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滤油设备其油水分离方法是采用加热后使油液在真空状态下喷淋雾化(又称闪蒸脱水)的方法脱水,但在机械油泵的快速输送油液的状态下,雾化的油液在真空罐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一般情况下2-3秒钟就被油泵抽出,因此需要循环多次反复处理才能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其不足是耗电量大,处理的时间长效率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滤油设备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快速分离出已乳化油液中的大量水分,而且能在不耗电加热的状态下使水分呈液态状态直接排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滤油设备的管路中竖向连接加装一只油水分离装置,分离装置设计成形状似滤芯的结构,其内层为金属圆孔板制成的骨架,起到抗压防变形的作用;其表层为方孔金属编织网经氧化涂层加工后制成的亲水疏油材料,具有吸附水分但不吸附油液的功能;中间层材料与表层相同,但呈斜纹状编织,其方孔直经略小于表层。
其设计原理是按水分子直径大于油分子直径的原理来设计的:因乳化后矿物油中的水分是以溶解状态-即油包水的状态存在的,因此表层编织网的孔径是按小于乳化矿物油的分子直径制作,使油液通过时形成挤压状态,中间层编织网的孔径是按小于水分子直径但大于油分子直径的原理来制作的,使表层挤压的油液中的油分子能通过中间层但水分子不能通过,中间层斜纹状编织网的结构有利于水分子因重力的作用迅速下降至底部聚集,水分子聚集后形成的液态水就可以直接从排水管路排出,达到了油水快速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不耗电加热的状态下能快速分离出油液中的溶解水,克服了电加热易使油品快速老化的弊端,减少了耗电量,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油水分离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立面构造图;
图中1.密封盖板;2.表层金属网;3.分离器外壳;4.中间层金属网;5.內层金属骨架;6.水分;7.排水阀.
图2是油水分离装置表层金属编织网平面形状图;
图3是油水分离装置中间层编织网平面形状图;
图4是油水分离装置內层金属骨架平面形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当油液进入油水分离装置时,首先被密封盖板(1)挡住,油液受阻后向四周扩散流向表层金属网(2),由于表层金属网(2)孔径小于油分子直径,因此油液通过表层金属网(2)时呈挤压变形状态,此时油包水的乳化矿物油中的水分子被挤压出来,水分子聚集后形成的液态水因重力的作用迅速下降至底部聚集,部分被挤压通过表层金属网(2)的水分子流向中间层编织网(4)时,因中间层编织网(4)的孔径小于水分子直径,因此水分子在中间层编织网(4)被阻后也聚集形成液态水下降至底部,聚集后形成的液态水可以从排水阀(7)直接排出。因此该装置能使油分子通过而水分子被阻挡,达到了油水分离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伟钢,未经施伟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36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筒式过滤器及其粉料收集装置
- 下一篇:弹子打靶竞赛音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