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4334.7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8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童正明;周文铸;李楠;陈华;张鸿睿;闵华;朱凯;梁淑君;王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62 | 分类号: | G01N3/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冷热 冲击 试验装置 | ||
1.一种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由预热、预冷装置,测试装置,控制装置组成,预热、预冷装置通过组合阀本体Ⅰ(18)和组合阀本体Ⅱ(43)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装置包括高温稳压装置(3),高温水泵(10),电加热装置(13),高温稳压装置(3)一端经高温水泵(10),电加热装置(13)与组合阀本体Ⅰ(18)上的组合阀进口Ⅰ(15)相连接,另一端与组合阀本体Ⅱ(43)上的组合阀出口Ⅴ(45)连接,组合阀本体Ⅰ(18)的组合阀出口Ⅰ(16)与组合阀本体Ⅱ(43)的组合阀进口Ⅴ(44)之间通过高温液旁通管(48)连接形成预热回路;
所述预冷装置包括低温稳压装置(27),蒸发冷却装置(33),低温水泵(22),低温稳压装置(27)一端经低温水泵(22)与组合阀本体Ⅰ(18)上的组合阀进口Ⅱ(20)相连接,另一端经蒸发冷却装置(33)与组合阀本体Ⅱ(43)上的组合阀出口Ⅳ(40)相连接,组合阀本体Ⅰ(18)的组合阀出口Ⅲ(19)与组合阀本体Ⅱ(43)的组合阀进口Ⅲ(41)之间通过低温旁通管(36)连接形成预冷回路;
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管Ⅰ(38),测试管Ⅱ(46),测试管Ⅱ(46),测试管Ⅰ(38)一端分别与组合阀本体Ⅰ(18)上的组合阀出口Ⅱ(17)和组合阀本体Ⅱ(43)上的组合阀进口Ⅳ(42)连接,测试管Ⅰ(38)和测试管Ⅱ(46)另一端分别与被测换热装置(35)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稳压装置(3)和低温稳压装置(27)两端分别装有温度传感器Ⅰ(2),温度传感器Ⅱ(6)和温度传感器Ⅲ(26),温度传感器Ⅳ(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稳压装置(3)和低温稳压装置(27)均为圆柱形,在高温稳压装置(3)和低温稳压装置(27)的上端分别装有压力表Ⅰ(4)与压力表Ⅳ(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13)上装有调功器(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稳压装置(3)与高温水泵(10)之间的管路上装有流量计Ⅰ(7)和压力表Ⅱ(8),所述低温稳压装置(27)与低温水泵(22)之间装有流量计Ⅱ(25)和压力表Ⅲ(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管Ⅱ(46)上装有温度传感器Ⅴ(34),测试管Ⅰ(38)上装有温度传感器Ⅵ(37),换热装置(35)的外端装有保温材料(4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却装置(33)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制冷机组(3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的冷热交变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分别连接所有的水泵,组合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表,电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43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灰残碳量测量设备的转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绳带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