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电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6191.3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5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鄢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电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家电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电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扇分为立扇,吊扇,坐扇,夹扇;立扇、坐扇的缺点在于底盘占地面积大,在空间狭小的地方无法平稳支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摔倒;吊扇的缺点在于位置固定,无法在不同地点使用;夹扇的缺点在于必须有牢固支撑提供其夹紧,否则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家用电扇的缺陷,提供一种配有多种接头的、可在不同地点使用的小型电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型电扇,它包括立柱、马达、开关、扇叶、网罩,开关设于立柱上,马达设于立柱的顶端,其转轴与扇叶相连,网罩设于扇叶外部,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吸力支座,所述吸附支座由基板、吸盘、侧板、连板、销轴、转接柱组合而成:基板中央对称竖有两侧板且三者一体成形,侧板之间的间距与连板的厚度匹配,侧板、连板上均设有通孔,连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三者通过各自开设的通孔用销轴连接,转接柱的顶部中央开有一盲孔,立柱的底部中央设有一圆柱状凸起,所述圆柱状凸起的直径、高度与转接柱中央的盲孔的直径、深度相匹配,转接柱的底部与连板相连,立柱通过其底部中央的圆柱状凸起与转接柱顶部盲孔的插接配合而设于转接柱的顶部,基板的底部设有至少4个吸盘。
所述的小型电扇,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夹力支座,所述夹力支座由所述吸附支座由夹子、侧板、连板、销轴、转接柱组合而成:夹子一侧平面的中央对称竖有两侧板且两侧板与该平面一体成形,侧板之间的间距与连板的厚度匹配,侧板、连板上均设有通孔,连板设于两侧板之间,三者通过各自开设的通孔用销轴连接,转接柱的顶部中央开有一盲孔,立柱的底部中央设有一圆柱状凸起,所述圆柱状凸起的直径、高度与转接柱中央的盲孔的直径、深度相匹配,转接柱的底部与连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依据不同应用场合而更换支座,如此可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安装支座时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吸力支座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吸力支座右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吸力支座俯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夹力支座主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夹力支座右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夹力支座俯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夹力支座时的主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吸力支座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图4a和图4b所示,一种小型电扇,它包括立柱1、马达19、开关4、扇叶2、网罩3,开关4设于立柱1上,马达19设于立柱的顶端,其转轴与扇叶2相连,网罩3设于扇叶2外部,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吸力支座,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所述吸力支座由基板9、吸盘10、侧板8、连板6、销轴7、转接柱5组合而成:基板9中央对称竖有两侧板8且三者一体成形,侧板8之间的间距与连板6的厚度匹配,侧板8、连板6上均设有通孔,连板6设于两侧板8之间,三者通过各自开设的通孔用销轴7连接,转接柱5的顶部中央开有一盲孔,立柱1的底部中央设有一圆柱状凸起18,所述圆柱状凸起18的直径、高度与转接柱5中央的盲孔的直径、深度相匹配,转接柱5的底部与连板6相连,立柱1通过其底部中央的圆柱状凸起18与转接柱5顶部盲孔的插接配合而设于转接柱5的顶部,基板9的底部设有至少4个吸盘10。
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所述的小型电扇,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夹力支座,所述夹力支座由夹子16、侧板14、连板13、销轴15、转接柱12组合而成:夹子16一侧平面的中央对称竖有两侧板14且两侧板14与该平面一体成形,侧板14之间的间距与连板13的厚度匹配,侧板14、连板13上均设有通孔,连板13设于两侧板14之间,三者通过各自开设的通孔用销轴15连接,转接柱12的顶部中央开有一盲孔,立柱1的底部中央设有一圆柱状凸起18,所述圆柱状凸起18的直径、高度与转接柱12中央的盲孔的直径、深度相匹配,转接柱12的底部与连板13相连。
本实用新型能够依据不同应用场合而更换支座,如在光滑平面上可采用吸力支座吸附在平面上,亦可采用夹子夹在支撑上,如此可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使用;考虑到体积及重量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池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61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持用型材、夹持装置、灯箱
- 下一篇:新型多功能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