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精量铺土撒种覆土一体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6288.4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7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哲光;马大国;袁得春;权成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16 | 分类号: | A01C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精量铺土 撒种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抛秧盘使用的精量铺土、撒种、覆土一体机。
技术背景: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普遍使用水稻抛秧盘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1.空穴率高,导致育苗疏密不均匀2.种子深浅不均匀,导致育苗参差不齐3.每穴秧苗数不等,导致育苗的品质低下4.劳动量大,导致我们农民工作效率低。为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生产上对水稻秧盘的播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研发高精度的铺土,撒种,覆土育秧盘一体机装置的需求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水稻精量铺土撒种覆土一体机,包括输送装置,洒水装置,撒种装置,控制装置,铺土箱、撒种箱、覆土箱等构成,特征是体积小,减少工作程序,操作简便。
输送装置的技术方案:起始托秧盘(2)、机架(3)、固定板(8)、末尾托秧盘(9)、摩擦滚轮(11)组成。固定板(8)与机架(3)连接,起始托秧盘(2)、末尾托秧盘(9)、摩擦滚轮(11)与固定板(8)连接,起始托秧盘(2)有一定斜度,末尾托秧盘(9)有一定斜度,摩擦滚轮(11)与固定板(8)连接是滚动传动且用传送带相连。有益效果是可单人作业,大幅度提高育秧盘的作业效率。
撒种装置的技术方案:电机(1),撒种滚轴(10),输送软管(13),秧盘校正机构(18)组成。撒种滚轴(10)与输送软管(13)连接,利于种子扎堆掉入秧盘穴中,秧盘校正机构(18)与输送软管(13)是一体,撒种滚轴(10)是由电机(1)来转动。有益效果是提高水 稻秧盘育苗生产率,解决出苗不齐,每穴秧苗数不等,每堆种子的疏密不均匀等问题,防止种子卡在机架与撒种滚轴之间使撒种滚轴旋转速度减缓。
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平衡杆(15)、细绳(17)、固定孔(19)、控制装置底板(20)、橡皮筋(16)组成。细绳(17)栓在平衡杆(15)的左端(离中点近),平衡杆(15)与固定板(8)连接,平衡杆(15)的左边末端连接细绳与控制装置的上部,控制装置以固定孔(19)为基准左右平衡,在橡皮筋(16)的拉力摩擦滚轮吊在半空中,当秧盘与摩擦滚轮(11)接触时,秧盘加摩擦滚轮的重力,使摩擦滚轮拉着细绳(17)向下移动,控制装置以固定孔(19)为基准左右失去平衡,导致控制装置底板(20)移动,使铺土箱,种子箱,覆土箱开启。有益效果是这个装置利于节省秧盘所用细土,同时防止土壤掉到传送装置上影响工作。
由于秧盘的种类是很多。例如普通秧盘,9寸育秧硬盘,434孔抛秧盘,7寸育秧硬盘等等。每个秧盘的重量,宽度不等。本实用新型精量播种覆土一体机为满足各种秧盘的育秧。设计出:1.改变输送装置的倾角——调节速度,随着秧盘的重量改变倾角可完成各种秧盘的铺土,撒种,覆土。2.拆装式撒种滚轴,每个秧盘的宽度不同可设计几种撒种滚轴,随着秧盘的种类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机整机图1
图中:电机(1),起始托秧盘(2),机架(3),铺土箱(4),种子箱(5),覆土箱(6),控制装置(7),固定板(8),末尾托秧盘(9),撒种滚轴(10),摩擦滚轮(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体机的整机图2
图中:洒水装置(12),输送软管(13),均匀压土装置(14)
图3是撒种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中:秧盘校正机构(18)
图4是控制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中:平衡杆(15),细绳(17),固定孔(19),控制装置底板(20)
图5是控制装置的局部正视图
图中:橡皮筋(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输送装置——起始托秧盘(2),机架(3),固定板(8),末尾托秧盘(9),摩擦滚轮(11)。固定板(8)与机架(3)连接,起始托秧盘(2)、末尾托秧盘(9)、摩擦滚轮(11)与固定板(8)连接,摩擦滚轮(11)与固定板(8)连接是滚动传动且用传送带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6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光膜激光打标方法及其打标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导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