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采油废水的预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6349.7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7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理;范爱勇;高从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C02F1/28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孙洪叶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采油 废水 预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废水的预处理装置,属于油田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集成膜技术处理油田采油废水领域已有应用范例,而国内在油田采油废水的膜技术处理方面的研究经验相对较少。已有的油田采油废水处理技术中,申请号为CN02111402.1,名称为“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田采油废水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方法”的发明专利,虽然采用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对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但是通过对胜利油田某联合站采油废水经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分析显示:采油废水高悬浮物含量、高油含量和高CODCr的特点使微滤膜组件长期运行后的产水悬浮物含量、油含量、CODCr含量依然较高,对后续的超滤及纳滤或反渗透膜的污染产生一定的作用,导致膜通量衰减较快,清洗次数增加,膜使用寿命降低,不利于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级微滤加超滤的油田采油废水的预处理装置,降低进入后续膜系统的污染物,保证纳滤或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使整个集成膜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箱,原水泵,加药计量泵,第一级微滤膜组件,超滤膜组件,原水泵压力表,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级微滤膜组件与超滤膜组件之间还有第二级微滤组件,第一级微滤膜组件出口与第二级微滤组件进口相连,第二级微滤组件出口连接超滤膜组件进口,超滤膜组件出口与下一膜分离系统相连。
所述第一级微滤膜组件的滤芯为线绕滤芯。
所述第二级微滤组件的滤芯为活性炭纤维滤芯。
所述超滤组件滤芯为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二级微滤加超滤膜组件处理油田采油废水,对于低矿化度,高含油量,高CODCr的油田采油废水的预处理效果显著,经微滤处理后的水质良好,保证了超滤膜的进水水质,降低了进入后续纳滤或反渗透膜系统的污染物,能够使整个集成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结构简单,不需要对原有的油田采油废水处理装置做很大的改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第一级微滤组件,2. 第二级微滤组件,3. 超滤膜组件,4. 水箱,5. 进水阀门,6. 原水泵,7. 出水阀门,8. 出口压力表,9. 加药计量泵,10. 计量泵出口阀门,11. 阀门,12. 流量指示计,13. 第一安全阀,14. 第二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级微滤膜组件1,第二级微滤膜组件2,超滤膜组件3,水箱4,进水阀门5,原水泵6,出水阀门7,出口压力表8,加药计量泵9,计量泵出口阀门10,阀门11,流量指示计12,第一安全阀13、第二安全阀14。水箱4通过进水阀门5与原水泵6相连,原水泵6和加药计量泵9分别通过出水阀门7和计量泵出口阀门10与压力表8相连,再与第一级微滤组件1相连,第一级微滤组件1与第二级微滤组件2相连,再与超滤组件3相连,第一级微滤组件1进口连接阀门11与超滤组件3出口相连,超滤组件出口连接流量指示计12,第二级微滤组件2出口和流量指示计12下游分别装有第一安全阀13和第二安全阀14。
水箱4中的采油废水通过原水泵6抽出,同时加药计量泵9将药剂送入原水泵出水管道与采油废水混合,混合后的采油废水进入第一级微滤膜组件。运行初期,经第一级微滤膜组件1的产水的悬浮物粒径中值为7.3μm,长期运行后产水的悬浮物粒径中值为15.55μm,浊度的去除率初期为92.98%。而经第一级微滤膜组件1的产水中含油量较高,并且产水中CODCr含量较高。由于第一级微滤膜组件1在长时间运行后及自身的不足,使其产水会对超滤膜组件3的污染有一定影响。因此不将第一级膜组件1的产水直接送入超滤膜组件3,而先输送到第二级微滤膜组件2,使其组成二级微滤膜系统。此时第二级微滤膜组件2对第一级微滤膜组件1的产水再次进行处理,由于活性炭纤维滤芯对采油废水中的油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油。而且第二级微滤膜组件2对CODCr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从而使得废水中CODCr的含量较低,处理后的产水水质大大得到提高,此时再将经二级微滤膜组件预处理后的水通入到超滤膜组件3,经超滤膜组件3处理后进入下一膜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6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