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蜂窝式格子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8199.3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毛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格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用的蜂窝式换热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蜂窝式格子砖。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格子砖是工业炉窖,如热风炉、加热炉、退火炉等的重要蓄热和换热载体,格子砖的蓄热量、热交换能力以及抗积灰能力是工业炉蓄热器能长期稳定工作的关键。传统的格子砖没有定位装置,既不易安装还容易发生上下层之间通孔错位而发生积灰堵塞。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格子砖,普遍采用三点定位法,但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定位不准确。此外,传统的格子砖都是只有轴向通道,各个砖体之间没有气流交换,换热不均,整体蓄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蜂窝式格子砖,可提高砖体堆砌时的定位能力,从而降低层间通道错位的几率,达到提高蓄热器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蜂窝式格子砖,其包括砖体、贯穿砖体顶面和底面的中心孔,分布在所述中心孔周围的多个轴向通风孔,所述砖体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砖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凸台是中空的,所述凸台或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凹槽、所述凸台、及所述中心孔是相通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所述凸台、及所述砖体的中心线是重合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凸台或凹槽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凸台或凹槽的横截面的面积自顶面向底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风孔为6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砖体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砖体的侧壁为弧形凹槽和平面交替排布。
上述方案中,所述砖体的顶面开设有多条第一径向通道,所述凸台上开设有多条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砖体顶面的顶角方向,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从而将所述侧壁上的弧形凹槽、通风孔及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中心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通风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径向通道或第二径向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通风孔直径的三分之一。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孔和所述通风孔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上下蜂窝式格子砖堆砌时,与中心孔相连通的凹槽和凸台相互配合,可以限制砖体堆砌时横向的移动又能限制砖体本身的转动,定位结构简单,定位精确。而且可以防止上下蜂窝式格子砖之间的孔道发生错位,减小孔内积灰堵塞的几率;
2. 蜂窝式格子砖堆砌时无需考虑安装方位,即能很好的将各个蜂窝式格子砖的径向通道连通,保证各砖体间有足够的气流交换,提高蓄热室热交换能力。而且当整条通道的个别通风孔内发生局部堵塞时,流体可以经径向通道进入被堵塞的通风孔周边的通风孔后再经由径向通道进入该条通道的其它通风孔,继续流通换热,避免了整条通道被堵塞的情况,达到增加蓄热器内各砖体间传热传质,提高蓄热器整体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窝式格子砖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窝式格子砖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一个蜂窝式格子砖的凹槽与另一个蜂窝式格子砖的凸台相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5为多个蜂窝式格子砖水平方向堆砌时的俯视图。
图中:1-砖体,2-中心孔,3-通风孔,4-弧形凹槽,5-平面,6-凹槽,7-凸台,8-第一径向通道,9-第二径向通道,12-顶面,14-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蜂窝式格子砖,其包括砖体1、贯穿砖体顶面12和底面14的中心孔2、分布在中心孔2周围的六个轴向通风孔3、砖体1的顶面12开设有凹槽6,砖体1的底面14上设置有与凹槽6相配合的凸台7。
在本实施例中,砖体1具有基于正六边形的横截面,砖体1的外侧壁为弧形凹槽4和平面5交替排布。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孔3的数量为6个。可以理解的是,通风孔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6个,其优选为与砖体1的横截面多边形的边数相同。通风孔3与中心孔2的直径相等。
凸台7为中空状,凹槽6、凸台7、及中心孔2是相通的。在本实施例中,凸台7的中心线、凹槽6的中心线、及砖体1的中心线是重合的。凹槽6或凸台7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凹槽6或凸台7的横截面的面积自顶面12向底面14的方向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凹槽6或凸台7的纵截面为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照相机的文档成像
- 下一篇:与心室辅助装置一起使用的套管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