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8253.4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9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聂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鑫 |
主分类号: | A42B1/08 | 分类号: | A42B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劳保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帽。
背景技术
市场上销售的安全帽大多数利用钢或者塑料制成帽体,内部设置海绵衬垫。这种安全帽多为一层实心结构,重量较轻,且没有透气功能,不能使人体头部积存的潮湿空气有效地排出,使人体感觉不舒服。这种安全帽为一层结构,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安全帽容易破裂,且不具有缓冲作用,不能有效地保护人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有效保护人体生命安全的安全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重物的冲击力,且能将人体头部积存的潮湿空气有效排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包括从上到下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外壳、弹性体和内壳,所述外壳、弹性体和内壳的边缘合为一体并折弯延伸为帽檐,所述弹性体通过其上表面形成的上环形肋与外壳连接,所述弹性体通过其下表面形成的下环形肋与内壳连接,所述上环形肋和下环形肋错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帽檐上挂有粉尘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弹性体和内壳开有相应的透气孔Ⅰ、透气孔Ⅱ和透气孔Ⅲ。
由于本实用新型安全帽采用了外壳和内壳中间设置弹性体的结构,使得安全帽的抗冲击性能和对冲击力的缓冲效果非常好。弹性体的上、下环形肋错开设置,当重物冲击安全帽时,安全帽的外壳受到冲击变形凹陷,凹陷的外壳部分通过弹性体将冲击力传递给内壳,大大增加了有害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减小了冲击强度,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由于外壳和弹性体之间、弹性体与内壳之间均形成密闭的空气腔,当重物冲击安全帽时,安全帽的外壳受到冲击变形凹陷,凹陷的外壳部分挤压空气腔中的空气,将重物的动能转化为空气腔中的压力能,吸收掉一部分的冲击力,并且这种结构使得安全帽的重量大大减轻,穿戴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弹性体,3内壳,4帽檐,5上环形肋,6下环形肋,7透气孔Ⅰ,8透气孔Ⅱ,9透气孔Ⅲ,10粉尘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外壳1、弹性体2和内壳3,外壳1、弹性体2和内壳3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气腔,所述外壳1、弹性体2和内壳3的边缘合为一体并折弯延伸为帽檐4,所述弹性体2通过其上表面形成的上环形肋5与外壳1连接,所述弹性体2通过其下表面形成的下环形肋6与内壳3连接,所述上环形肋5和下环形肋6错开设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安全帽采用了外壳1和内壳3中间设置弹性体2的结构,使得安全帽的抗冲击性能和对冲击力的缓冲效果非常好。弹性体2的上环形肋5和下环形肋6错开设置,当重物冲击安全帽时,安全帽的外壳1受到冲击变形凹陷,凹陷的外壳1部分通过弹性体2将冲击力传递给内壳3,大大增加了有害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减小了冲击强度,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由于外壳1和弹性体2之间、弹性体2与内壳3之间均形成密闭的空气腔,当重物冲击安全帽时,安全帽的外壳1受到冲击变形凹陷,凹陷的外壳1部分挤压空气腔中的空气,将重物的动能转化为空气腔中的压力能,吸收掉一部分的冲击力,并且这种结构使得安全帽的重量大大减轻,穿戴舒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帽檐上挂有粉尘过滤网10,粉尘过滤网10通过帽檐4下方设置的挂钩悬挂在帽檐4上,这种结构便于更换粉尘过滤网10。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工作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能够呼吸较清洁的空气,保证身体健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1、弹性体2和内壳3开有相应的透气孔Ⅰ7、透气孔Ⅱ8和透气孔Ⅲ9。透气孔Ⅰ7、透气孔Ⅱ8和透气孔Ⅲ9可以对应设置,也可以错开设置。采用这种结构的安全帽,可以使由于人体头部出汗形成的积存在头部和安全帽内壳3之间的潮湿空气导出到外界空气中,同时可以使外界清洁空气通过透气孔Ⅰ7、透气孔Ⅱ8和透气孔Ⅲ9进入人体头部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鑫,未经聂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