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8576.3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枝清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63300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云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带有 可装可拆 触摸 无线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笔记本电脑上的鼠标,尤其属于一种笔记本电脑上的可装可拆的鼠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已经越来越普及,附着于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摸板(TouchPad)或指点杆(TrackPoint)作为笔记本电脑的鼠标,虽然让使用者不再需要携带额外的鼠标,但许多使用者都认为触摸板或指点杆并不是象鼠标那样的合用的光标定位装置。长时间使用触摸板或指点杆很容易让操作者的手指、手掌、手臂、直至肩部感到疲劳和酸痛,甚至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合触摸板和鼠标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包括触摸板本体和笔记本电脑本体,其结构特点为在笔记本电脑本体上开有与触摸板本体大小形状匹配的开口向外的凹槽,在凹槽的侧面上开有自外向内的滑槽,在触摸板本体的相应侧面位置上设有能插入到滑槽内的滑栓,在触摸板本体上设有电脑接头,在笔记本电脑本体的凹槽的相应位置设有电脑插槽,触摸板本体上设有的电脑接头能插到笔记本电脑本体的凹槽中设有的电脑插槽中;在触摸板本体内集成有无线鼠标,无线鼠标的左键和右键设在触摸板本体的前部上,在笔记本电脑本体上设有能与无线鼠标连接的无线鼠标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其特点为在触摸板本体侧面设有能开启无线鼠标的无线鼠标开启开关。所述的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其特点为所述无线鼠标接收器的接收窗口设在笔记本电脑本体的正面上,触摸板本体的发射窗口设在触摸板本体的前面上。所述的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其特点为在触摸板本体的后部设有电脑接头和充电接头,相应在笔记本电脑本体的凹槽的背面上设有电脑插槽和充电插槽。所述的笔记本电脑上带有可装可拆的触摸板和无线鼠标,其特点为在笔记本电脑本体内设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一方面接充电插槽、另一方面接笔记本电脑本体的电源;触摸板本体内的无线鼠标所用的电池为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与充电接头连接,充电接头能插到笔记本电脑本体的凹槽的背面上设有的充电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位置处的触摸板制成与笔记本电脑能脱开的设计,即在原来的笔记本电脑用于放置触摸板的位置上开有与触摸板本体大小形状匹配的开口向外的凹槽,触摸板本体可以从凹槽的开口向外的开口往内推入使之放入笔记本电脑本体的凹槽且通过滑栓和滑槽的结合使得触摸板本体不易脱离笔记本电脑本体的凹槽中,而且触摸板上集成有无线鼠标,平时触摸板放回笔记本电脑的原位置处,把无线鼠标关掉就作为触摸板使用,当把触摸板卸下后打开无线鼠标的开关就可作为无线鼠标使用,此时无线鼠标与笔记本为无线连接,方便习惯实体鼠标的用户使用;当把触摸板放回原位时无线鼠标还可自行充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耐用,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本体与笔记本电脑本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触摸板本体主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本体上的无线鼠标与笔记本电脑本体上的接收窗口无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触摸板本体1,凹槽2,左键3,右键4,笔记本电脑本体5,无线鼠标开启开关6,电脑接头7,充电接头8,电脑插槽9,充电插槽10,接收窗口11,发射窗口12,滑槽13,滑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枝清,未经胡枝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感和装置
- 下一篇: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