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肝素钠沉淀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9054.5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5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许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32 | 分类号: | B01D17/032;C08B3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素钠 沉淀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肝素钠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将肝素钠药液与废液进行分离的肝素钠沉淀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肝素钠制备的沉淀工艺过程中,沉淀罐内肝素钠半成品(肝素钠药液)形成后,需要将肝素钠药液与药液上层的液体(称“废水”)进行分离,才能在后期处理中得到块状的肝素钠。现有传统的分离工艺设备采用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溶液的沉淀罐(称“罐体”),然后在罐体的容腔内置入一根吸管,将肝素钠药液上层的废水抽走而得到肝素钠药液。但吸管在抽取上药液上层的废水同时,往往会将部分肝素钠药液也从罐体内吸走,造成了肝素钠产品的丧失,减低了肝素钠收得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肝素钠产品收得率的肝素钠沉淀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肝素钠沉淀过滤装置,包括罐体以及用于排出罐体内液体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置在罐体侧面壳体上,在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液管具有多根,从罐体侧面壳体的上部至下部分层布置。
进一步的是,在罐体底部设置有肝素钠排出管道,在肝素钠排出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是,在罐体侧面壳体上设置有透明弯管,透明弯管的两端均伸入到罐体容腔内。
进一步的是,在罐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设置有伸入到罐体容腔内的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排液管设置在罐体侧面壳体上,则在分离肝素钠与液体时,打开排液阀门,使得排液管上方的废液从排液管自然排出,而排液管下方的肝素钠药液则留在罐体内,防止将肝素钠药液吸走,从而可有效防止产品流失,提高了肝素钠产品的收得率,尤其适合在分离肝素钠药液与废液的装置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罐体1、排液管2、排液阀门3、肝素钠排出管道4、阀门5、透明弯管6、支撑杆7、搅拌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肝素钠沉淀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以及用于排出罐体1内液体的排液管2,所述排液管2设置在罐体1侧面壳体上,在排液管2上设置有排液阀门3。由于将排液管2设置在罐体1侧面壳体上,则在分离肝素钠与液体时,打开排液阀门3,使得排液管2上方的废液从排液管2自然排出,而排液管2下方的肝素钠药液则留在罐体1内,不会造成将肝素钠药液吸走,从而可有效防止产品流失,进而大幅提高了肝素钠产品的收得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位于罐体1侧面壳体上的排液管2可以仅设置一根,而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排液管2具有多根,从罐体1侧面壳体的上部至下部分层布置。在排液时,可先打开最上部的一根排液管2的排液阀门3,当上部废液排完后,再从上之下依次打开下部排液管2的排液阀门3,通过该逐级排放的方式,可很好地防止液面产生较大的波动,从而可更好地防止肝素钠药液在排液过程中被排走。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当液体排完后,为取出罐体1内的肝素钠药液,可以将其直接从罐体1顶部倒出,但作为优选方式,在罐体1底部设置有肝素钠排出管道4,在肝素钠排出管道4上设置有阀门5。则废液排出过程中,先关闭阀门5,当废液排完后,将阀门5打开,即可将肝素钠药液顺利排出。
为便于观察罐体内液面的下降情况,在罐体1侧面壳体上设置有透明弯管6,透明弯管6的两端均伸入到罐体1容腔内。则通过该透明弯管6内的液面下降情况,则可以得知罐体1内的液面下降情况,便于更好对排液管2进行控制。
在肝素钠药液进入罐体1内后,为更好将废液与肝素钠药液分离开,在罐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杆7,在支撑杆7上设置有伸入到罐体1容腔内的搅拌装置8。当肝素钠药液倒入罐体1内后,通过启动搅拌装置8进行搅拌,在停止搅拌后,废液自然上升,肝素钠药液自然下降,可使得上层的废液中所含肝素钠的成分进一步减少,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肝素钠产品的收得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9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CPU系统的启动方法及多CPU系统
- 下一篇:触控感测装置及触控感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