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驻车制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9080.8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2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清;赵宏;张培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L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黄肇平 |
地址: | 32560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具体是指电子驻车制动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驻车制动通常是靠手操纵的驱动机构使后轴制器或中央制动器产生制动力距,进而作用到后轮,从而引起路面对后轮产生制动力来实现的。该方式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由于驾驶员操作力大小不同,导致产生的制动力距也不同,这势必会降低操纵安全性。
手拉制动使得驾驶员操作费劲,制动力由人来提供,并经过多级机械传递,机械效率低,使用时间久了产生严重变形,降低了可靠性。由于汽车制动后,摩擦片都会产生不小的磨损,摩擦片磨损后,使得制动块之间的间隙不能自动调整,导致制动反应效率降低,安全性不高。手动调整间隙的工序很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而带自调间隙功能的,间隙自调机构也相当复杂,制造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器,该驻车制动器具有安全可靠、劳动强度低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器,包括制动钳总成,所述制动钳总成包括制动钳体、制动块以及活塞,所述的活塞位于制动钳体内,所述活塞与制动钳体的内侧端面之间形成油缸,所述制动钳体内还设有两个制动块,分别为第一制动块和第二制动块,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活塞相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块与第二制动块中间设有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钳体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油缸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通过电机轴与电机相连接,位于螺杆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活塞相配合,所述的电机与电子控制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塞与制动钳体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该制动器中采用电子驻车制动代替了原来的手拉式驻车制动,电子控制元件能够对制动系统进行精准控制,通过对电机圈数控制来自动调节制动块的间隙,使得刹车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并且采用按钮代替原来的拉索,便可实现刹车,有效的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用方便、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俯视图。
图中,制动钳体1,第一制动块2,第二制动块3,油缸4,活塞5,螺杆6,螺母7,弹性密封圈8,电机9,电机轴10,防尘圈11,螺钉12,钳体支架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所示,该电子驻车制动器,包括制动钳总成,所述制动钳总成包括制动钳体1、制动块以及活塞5,所述的活塞5位于制动钳体1内,所述活塞5与制动钳体1的内侧端面之间形成油缸4,所述制动钳体1内还设有两个制动块,分别为第一制动块2和第二制动块3,所述第一制动块2与活塞5相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块2与第二制动块3中间设有制动盘,所述的制动钳体1与电机9相连接,所述油缸4内设有螺杆6,所述螺杆6通过电机轴10与电机9相连接,位于螺杆6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7,所述螺母7与活塞5相配合,所述的电机9与电子控制设备相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由于该制动器中采用电子驻车制动代替了原来的手拉式驻车制动,电子控制元件能够对制动系统进行精准控制,通过对电机圈数控制来自动调节制动块的间隙,使得刹车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并且采用按钮代替原来的拉索,便可实现刹车,有效的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用方便、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塞5与制动钳体1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8。液压制动时,踩下脚刹车板,液压油推动活塞5使得制动块夹紧制动盘来实现制动,松开脚刹车板,弹性密封圈8由于受挤压产生变形使活塞5向着反制动的方向运动,实现解除制动,并且弹性密封圈8能有效的实现密封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9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