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铝蜂窝夹层和碳纤维蒙皮的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9669.8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李创;林利明;杨文刚;樊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00 | 分类号: | F16M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蜂窝 夹层 碳纤维 蒙皮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铝蜂窝夹层和碳纤维蒙皮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撑装置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由铝蜂窝夹层和碳纤维蒙皮构成,但是由于碳纤维蒙皮精度不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就出现了第二种支撑装置,就在第一种结构的基础上在碳纤维蒙皮上设置金属层,通过胶接和螺钉连接固定在碳纤维蒙皮上,这种结构虽然相对前一种结构提高了精度,但是因为仅仅依靠胶接和螺接的方式不能将金属层与碳纤维蒙皮很好的固定连接,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好,还是不能满足精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支撑装置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好、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金属接头将金属层很好地固定在碳纤维蒙皮上的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铝蜂窝夹层和碳纤维蒙皮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包括铝蜂窝夹层21以及固定在铝蜂窝夹层两侧面的碳纤维蒙皮22,其特殊之处在于:其还包括一个金属连接环1以及至少三个金属连接座3;
所述金属连接环1均匀分布有与金属连接座3数量相应且向外凸出的连接耳片11;所述连接耳片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
所述金属连接座3包括与连接耳片11形状相应的金属连接片31以及与金属连接片31垂直固连的金属连接柱32,所述金属连接柱32内设置有多个螺纹孔33;
所述支撑板2的外圆周均匀分布有与金属连接柱32形状相适应的多个缺口23;所述缺口23的数量与金属连接座3的数量一致。
所述金属连接柱32分别镶嵌于相应的缺口23中,所述金属连接座3和金属连接环1分别位于支撑板2的两侧;所述多个螺钉4穿过金属连接环1的通孔12后拧在金属连接柱的相应螺纹孔33内。
上述的金属连接片31与支撑板2之间以及金属连接环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胶粘层。
上述金属连接柱32的外侧面设置有端部外露的螺纹杆5。
上述金属连接座3的数量为三个。
上述金属连接环1、金属连接座3为钛金属或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强度高。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上很牢固的设置了金属连接环和金属连接座,使其和支撑板结合紧密,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强度。
2、稳定性好、精度高。本实用新型采用胶接和螺接的方式将金属连接环和金属连接座金属很好的固定在支撑板上,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和精度。
3、重量轻。铝蜂窝夹层、碳纤维蒙皮结构本身重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接头采用钛合金,重量轻。
4、本实用新型在金属连接柱的外侧面设置有端部外露的螺纹杆,便于支撑和吊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主视图,1-2为仰视图,1-3为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连接环与金属连接座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1为俯视图,2-2为侧视图,2-3为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为主视图,3-2为侧视图,3-3为仰视图,3-4为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金属连接环、金属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1为立体图,4-2为侧视图,4-3为图4-2中的A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连接座螺纹杆的位置示意图:其中5-1为俯视的立体图,5-2为主视图,5-3为仰视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金属连接环,11-连接耳片,12-通孔,2-支撑板,21-铝蜂窝夹层,22-碳纤维蒙皮,23-缺口,3-金属连接座,31-金属连接片,32-金属连接柱,33-螺纹孔,4-螺钉,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铝蜂窝夹层和碳纤维蒙皮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2,支撑板2包括铝蜂窝夹层21以及固定在铝蜂窝夹层两侧面的碳纤维蒙皮22,还包括一个金属连接环1以及至少三个金属连接座3;金属连接座一般为3个。金属连接环1均匀分布有与金属连接座3数量相应的向外凸出的连接耳片11;连接耳片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
如图3所示,金属连接座3包括与连接耳片11形状相应的金属连接片31以及与金属连接片31垂直固连的金属连接柱32,金属连接柱32内设置有多个螺纹孔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9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座
- 下一篇:一种SF6开关微水试验用接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