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搬运的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1363.6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4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唐斯阳;张璐;陈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00 | 分类号: | B65D8/00;B65D2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更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便于搬运的桶。
背景技术
目前,桶一般都是桶底、桶壁加提手的结构。在用桶搬运一些较重物品时则要求使用者用较大力量才能完成运送,而对于力量较小的儿童和女生使用单手提桶时很难完成,而使用双手提取时,则又会影响走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桶在搬运较重物品时对儿童和女生所产生的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的桶。该桶可以让臂力较小的儿童和女生在不影响走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双手来完成桶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搬运的桶,桶的一侧侧壁呈半圆形,其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桶的另一侧侧壁呈半椭圆形,半椭圆形侧壁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的半圆形侧壁的曲率半径。桶半圆形外侧壁上设有的凹槽是为了让使用者将手嵌入凹槽内,方便使用者发力将桶抱起并在搬运过程中,能有一个支点方便使用者发力;而半椭圆形侧壁曲率半径大于半圆形侧壁曲率半径,则是使使用者在搬运该桶的过程中身体与桶的接触面相对平坦,从而避免当使用者使用较大力量时因接触面的尖锐而使使用者感到不舒服。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为两组,两组凹槽在半圆形的桶壁一侧对称设置。凹槽为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可为使用者使用该桶时提供更好的支点;使用者在抱起该桶时手掌与凹槽契合,方便使用者更好的发力。
作为优选,所述距桶底最近凹槽边缘与桶底最小距离为桶高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距桶底最近凹槽边缘与桶底最小距离为桶高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为了使使用者使用该桶时,让桶的重心始终低于桶在使用时的受力点,这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桶时能够更方便的控制该桶,让桶在搬运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使该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视线。
作为优选,所述桶壁半椭圆形一侧半短轴与半圆形一侧半径的比例关系为1:1.5至1:3。将桶壁半椭圆形一侧半短轴与半圆形一侧半径的比例关系设为1:1.5至1:3,若其比例关系大于1:1.5,则半椭圆形一侧的桶壁将接近圆形而使桶与使用者的接触面显得尖锐而致使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舒服;若其比例关系小于1:3,则半椭圆形一侧的桶壁则会显得偏向于平面,而使得半椭圆形桶壁与半圆形桶壁的结合处显得尖锐,从而影响使用者在搬运该桶时发力且致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手臂因尖锐处而不舒服。
作为优选,所述桶的整体上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桶的整体为上打下小的圆台形,有利于阻止使用者在搬运该桶时桶的下滑。
作为优选,所述桶半圆形桶壁开口处的外径为20厘米至32厘米。桶半圆形桶壁开口处外径为20厘米到32厘米,这使得该桶的开口处周长在120厘米到200厘米之间,这样使得该桶既不会太小而搬运不方便,又不会太大而无法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女生和儿童可用双手将所述桶抱在胸前,双手同时使劲,可轻松的用该桶搬运较重的物品而不影响走动,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便于搬运的桶,该桶的桶壁是由半圆形桶壁1和半椭圆形桶壁2组成,在半圆形桶壁1上设有凹槽3,该凹槽3截面为半圆状,环绕半圆形桶壁1,凹槽3的最低位置与桶底距离为桶高的四分之三,半椭圆形桶壁2的半短轴与半圆形桶壁1半径的比例关系为1:3,桶在整体上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此桶半圆形桶壁1开口处的外径为30厘米。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将双臂环绕放进凹槽内,这样便于使用者搬运,并且在搬运过程中不易晃动。
实施例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2中,半圆形桶壁上的凹槽为两组,对称设置,该凹槽最低位置与桶底距离为桶高的三分之二,半椭圆形桶壁的半短轴与半圆形桶壁半径的比例关系为1:2,半圆形桶壁的开口处外径为28厘米,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此桶在搬运时,将双手手掌置于凹槽中,这样有利于在搬运过程中的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1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