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将机械能与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计算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3041.5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欣;陈智弘;赵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能 热能 转换 电能 计算机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尤指一种可将机械能与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今日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多数人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而不论是桌上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或是服务器等,其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而随着计算机系统组件的功能日趋强大,因此各组件在执行各种功能时所伴随产生的振动与热能也相对地增加,若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组件所产生的振动与热能无法有效的排除,则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运算速度,甚至可能导致机械故障,造成使用者的损失。举例来说,目前业界常用的散热机制为在组件热源处加入散热系统,如风扇、散热槽、热管、散热片,或致冷芯片等,藉以减低组件温度,而使得电子产品得以正常工作。然而如风扇装置等需要以电力驱动的主动式散热组件无法达到节能的要求。
故,如何设计出一兼顾散热与节能环保要求的环保设计,已成为现今计算机产业所需努力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机械能与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计算机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将机械能与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包含有一壳体;一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安装于该壳体内,该处理单元用来运算数据;一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安装于该壳体内,该储存装置用来储存数据;一电力供应模块,该电力供应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电力供应模块用来提供电力至该储存装置;一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该散热模块用来散除该处理单元与该储存装置所产生的热量;一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该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且耦合于该电力供应模块,该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用来将该散热模块所产生振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相应电能至该电力供应模块;以及一热能/电能转换模块,该热能/电能转换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且耦合于该电力供应模块,该热能/电能转换模块用来将该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相应电能至该电力供应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处理单元为一中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储存装置为一磁盘阵列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电力供应模块为一备援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散热模块为一风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为一压电式电能垫片,其安装于该风扇上,该压电式电能垫片在该风扇旋转时产生振动,藉以产生相应电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计算机系统还包含一散热槽,其安装于该处理单元的一侧,该热能/电能转换模块安装于该处理单元与该散热槽之间,并藉由该处理单元与该散热槽间的温差产生相应电能。
本实用新型计算机系统的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与热能/电能转换模块可将散热模块所产生振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以及将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故其为符合绿色环保节能要求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能/电能转换模块与处理单元的配置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0 计算机系统 52 壳体
54 处理单元 56 储存装置
58 电力供应模块 60 散热模块
62 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 64 热能/电能转换模块
66 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计算机系统50的功能方框示意图,计算机系统50可将机械能与热能转换为电能,计算机系统50包含有一壳体52、一处理单元54、一储存装置56、一电力供应模块58、一散热模块60、一机械能/电能转换模块62,以及一热能/电能转换模块64。处理单元54安装于壳体52内且用来运算数据,举例来说处理单元54可为一中央处理器等;储存装置56安装于壳体52内且用来储存数据,储存装置56可为一硬盘装置或一磁盘阵列装置等;电力供应模块58安装于壳体52内且用来提供电力至储存装置56,电力供应模块58可为一备援电池模块(Battery Backup Unit,BBU);散热模块60安装于壳体52内且用来散除处理单元54与储存装置56所产生的热量,散热模块60可为一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3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压力式键盘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安防系统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