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后轮挡泥板辅助安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3835.1 | 申请日: | 201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3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蔡亮;冉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5/00 | 分类号: | B62J15/00;B62J1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后轮 挡泥板 辅助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梁摩托车后轮挡泥板,尤其是一种弯梁摩托车后轮挡泥板辅助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弯梁摩托车是一种现有种类的摩托车,现有的一种弯梁摩托车后轮挡泥板,由位于后轮上方的内挡泥和后轮后方的后挡泥两部分组成,其安装方式是内挡泥和后挡泥两部分各自采用螺钉与车架连接,由于内挡泥板和后挡泥板均体积较大,在安装时,需要采用工人从下方托住安装件,再采用设备从下方将螺钉装上,故安装极为不便,常常需要两个工人协同进行安装,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轮挡泥板辅助安装结构,使得采用了本辅助安装结构的弯梁摩托车后轮挡泥板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提高其安装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后轮挡泥板辅助安装结构,包括前后相接的内挡泥和后挡泥,其特点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车架两侧上的螺柱,螺柱用于安装内档泥和后档泥,所述内挡泥后端两侧具有一个向上的支耳,所述支耳上开有孔并套接在所述螺柱上,所述后挡泥前端两侧开有孔并套接在所述螺柱上,还包括一个连接在所述螺柱上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对套接在螺柱上的内挡泥支耳和后挡泥前端紧固定位。
这样,增设了本辅助安装结构的摩托车,在车辆装配过程中安装后轮挡泥板时,先掰开内挡泥后端两侧将支耳套到螺柱上,再掰开后挡泥前端两侧并同样套到螺柱上,旋紧紧固螺钉。此时内挡泥后部与后挡泥前部在螺柱上形成一共同的安装支撑点,然后再通过安装螺钉从下往上地分别将内挡泥和后挡泥安装固定在车架上。这样在采用螺钉固定内挡泥和后挡泥的过程中,由于内挡泥和后挡泥与车架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支撑点,所以更加方便省力,只需一个工人即可完成安装,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螺柱与支耳之间还套接有工字型胶垫。胶垫可以起到吸震的作用。胶垫为工字型,在装配时可以先将胶垫套进前挡泥支耳上的开孔内再整体套在螺柱上,使得装配方便。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螺柱可在安装后轮挡泥板时,使内挡泥和后挡泥与车架之间先形成一个支撑点,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2、内挡泥后部与后挡泥前部之间先通过螺柱连接,使得两者的配合更能够得到保证,配合更精密。3、设置的工字型胶垫可以起到吸震的作用,使安装连接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后轮挡泥板装配好后,内挡泥与后挡泥单侧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结构参见图1和图2,一种摩托车后轮挡泥板辅助安装结构,包括前后相接的内挡泥1和后挡泥2,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车架3两侧上的螺柱4,螺柱4用于安装内档泥1和后档泥2,所述内挡泥1后端两侧具有一个向上的支耳5,所述支耳5上开有孔并套接在所述螺柱4上,所述后挡泥2前端两侧开有孔并套接在所述螺柱4上,还包括一个连接在所述螺柱上的紧固螺钉6,所述紧固螺钉6对套接在螺柱4上的内挡泥支耳5和后挡泥2前端紧固定位。所述螺柱4与支耳5之间还套接有工字型胶垫7。
具体实施时,所述工字型胶垫也可以改为设置在螺柱与后挡泥前端之间,应视为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3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前导流罩总成及其摩托车
- 下一篇:带MP3卡座和音响卡座的自行车